公众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及展望

来源 :2017年广西护理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是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现存急救医疗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中国民众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对院前急救知识的认知水平欠缺,重视度低,急救知识普及率的现状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通过阐述分析中国公众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现状问题,学习,借鉴和参考美国等先进国家的院前急救知识培训体系建立的经验和技术扬长避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教育体系,从而提高民众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率和病人紧急救治的成功率,为患者后续进一步专业医学急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专科护士培养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一般分理论培训及临床培训两部分,通过分析文献提出目前中国专科护士培训的临床培训现状,包括培训基地、临床培训师资、临床教学方法、临床培训内容、临床考核标准,综述目前国内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之不足,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带有人工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情况及吸痰后指脉氧饱和度恢复到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并观察两组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
目的:观察与探究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急诊科就诊及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不良心理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严重烧伤会导致机体的休克,未能稳定度过休克期是严重烧伤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甚至发展成MODS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补充液体,可增加机体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纠正休克,使烧伤患者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概率得以降低.近年来,随着烧伤补液方式、补液成分的发展,个体化补液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应用到急诊科排班中的效果和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的全体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按层级岗位管理将护士分组上班,班次为白班和夜班(简称DN班),按季度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查和分析.结果:通过层级管理,改变排班模式,按层级分组上班,急诊抢救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也提高,增强护士的团队意识.结论:通过将层级管理应用到急诊排班中,提升了护士综合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发生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对高危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明确诊断和早期适当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发生率.酮症酸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护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欠缺知识与技能,加以培训.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科36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问卷式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培训方向.结果与结论:护士对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对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特别是除颤仪使用及难穿刺性静脉通道的建立培训需求很迫切,需要加强培训.
目的:探讨急诊留察病人滞留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急诊科留察病人滞留原因采取护理行为干预,保障病人安全,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全员相关科室紧密协作及医护人员共同管理的手段.结果:既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又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滞留病人下降到了3.4%。结论:疏通了住院渠道保证了留察病人滞留问题的有效解决.
目的:分析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方法:通过总结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能力提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院前急救护理安全,有助于实施合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安全转运过程.结果:65例患者经过急诊急救和护理,病情稳定,实现安全转运,5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极高;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为血流再灌注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