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产教研深度融合,培养高水平“新工科”人才

来源 :2018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吸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进行合作的一些主要做法,详细阐述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化学院与环佛科院创新圈的设想,展示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产教研深度融合,培养高水平“新工科”人才的做法和经验.
其他文献
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软实力为目标,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要从扩展内涵建设、加强软件建设、发挥人才能力、增强创新知识的影响力、提升合作办学能力等五个要素来完成文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高校内涵建设与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三地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便利,通过密切港珠澳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设立港珠澳学术委员会,优化港珠澳教育结构布局,建成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基地,提升港珠澳高等教育区际竞争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港珠澳三地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对于应对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治理的现代化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湾区对各种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及这些要素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等,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水平大学集群的卓越表现则是其重要支撑.湾区高等学校类型较为齐全,但一流大学数量仍偏少;学科专业类别较为丰富,但优势学科专业仍不多,理工类学生占比不高;科研成果较为丰硕,但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仍比较弱及国际化水平整体不高.建议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战略路径可从国家战略视角、政府视角
文章介绍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概况以及高等教育在协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呈现方式多样化、合作主体多元化、协同内容日益丰富而深入的特点,通过分析协同发展的优势与阻力,提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三大世界一流湾区以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空间载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扎堆”聚集现象,其“扎堆”而形成的高水平大学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世界三大一流湾区的大学集群具有临近聚集性、文化植根性、抱团创新性、结构生态性等特性.同时,由于其结构、功能和组织等方面的差异,世界三大一流湾区的大学形成了独特的集群发展模式,即纽约湾区形成了“多中心+轴
文章介绍了星海音乐学院整合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优质资源,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资源的联动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指出星海音乐学院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特别是艺术文化交流,助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创新发挥应有作用.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立足国际产业调整和科技革命发展新趋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布局.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是推动高等学校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必须推动广东高等教育规模、层次、科类、形式等结构的全面优化.
近年来,茂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力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跨越发展.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基于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生源相对富足和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的实际,茂名市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积极拓展提升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走出一条具有茂名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本五专”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和发展为契机,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输送大批各行各业专才,为助推粤港澳大
产学研一体化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需要.粤港澳三地在产学研方面各有优势,但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仍需要克服深度融合不足、创新效率有待提高、湾区高端创新人才缺口大及需要消除因制度差异而产生的体制障碍等制约因素.因此,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时要坚持穗深港三极引领的协同创新模式,要聚焦引才用才育才机制,要打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当下及未来国家战略规划及发展的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湾区,教育国际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建设与规划为例,以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为研究内涵,分析其国际化的利好对三大职能的互促融合,探索其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推动,以及区域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