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思潮下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诣在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课程的发展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课程是文化中的价值观的传达,价值观是决定课程设置的意识形态。课程价值观是课程的价值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并从中折射出文化的价值。在多元文化思潮推动下,在我国中小学推行多元化课程以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博洛尼亚大学是最早的大学之一,被称作“大学之母”。本文详细探讨了博洛尼亚大学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构——同乡会管理模式,从同乡会对教师的管理、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及其在斗争中取得的特权进行研究,揭示出早期大学自治的源泉。
1944 年新疆动乱,张治中临危受命,前往迪化试图稳定局势。在这一时期,他立足于当地实际以及当时的国内外大势,提出了一系列稳定和发展新疆的举措。这其中,包括一系列符合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措施。这些边疆教育思想与实践不仅为当时新疆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为现代新疆乃至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会议
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关注,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有相关报刊舆论介绍,及至甲午战后得到大发展。本文通过对知名报刊《申报》中“师范”史料的整理和考察,以研究当时公众对师范教育的关注及其发展状况。
北宋是贵族政治崩溃和君主独裁出现的发展期,形成“皇帝——中层统治阶级(官僚、士大夫)——庶/民”三角形层状社会,以科举制为背景的士大夫初露头角。“三次兴学”并没有使专制政权与乡村社会形成共存的机制,考试内容未关注乡村文化需求;取士的权力未能落实到乡村社会,反而加强士人层的思想控制,忽略其对政治的现实诉求,由此士人层常常感到不适应,最终两者走向分裂,兴学运动得以失败的悲惨命运。本文试从法国社会学家布
近代苏南家族人才辈出,尤以实业型家族与文化型家族为最甚,不仅成就了自身的丰功伟业,而且对此时乃至现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苏南家族教育是孕育自身人才的摇篮,蒙学课程乃教育之基,而以无锡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实业型家族与以无锡华氏家族为代表的文化型家族可称苏南近代家族之典范,立足于此,本文以近代苏南实业型与文化型家族蒙学课程变迁之比较为视角,深入分析其异同,以期在揭示其人才兴盛之缘由的同时为现今课程改革提供
会议
由德国近代历史学之父兰克首创并发扬光大的兰克史学,强调对原始史料的批判鉴别和撰史过程中的“消灭自我”,以达到“如实直书”,让历史自己说话。另外,研讨班的创立,巧妙的处理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关系。这些观点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对于教育史研究建构新方法、开辟新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着还原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所产生的时空背景,进而探索19世纪初赫尔巴特提出的“道德人”教育目的的细枝末节,并着重探讨了赫尔巴特的“道德人”教育目的与其对文化民族的形成的认识之间的关系。
会议
高职招生制度作为生源入口关,是一个关乎高职院校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对近代以来我国大陆高职招生制度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结合历史的经验,评析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现况。从近代以来高职教育招生发展变迁看,高职招生相比于普通高校招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造成这种状况有传统观念、人才观、发展基础以及招生方式等多方面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扭转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理性的人才观以及加大对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