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学习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匮要略》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自北宋林忆等对《金匮玉函要略方》进行校订后,始成今日所见之"原本",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首倡"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出许多疗效确切的经方,对后世的中医临床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但因其成书久远、流传过程中的散佚、汉语语法的改变等因素造成今天理解困难,故如何正确理解学习它对中医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学好医古文,精究《内经》《难经》,与《伤寒论》互参,参考诸家注释。学习方法上要熟读背诵,方证互测,前后比较,重视方药的炮制、配伍和用法。最后要理论结合临床。
其他文献
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来看,都强调珍视生命、爱惜生命的教育,必备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建设,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旨在培育学生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生命情感、坚强的生命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中国的生命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完善,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中医作为当今百姓身边的活着的传统文化,不仅凝结了中国传统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一所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影响着在校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质量。指出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中医药高职院校能做的工作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功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自己首先充分认可、信仰中医药学,其次是有能力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医药学术思想,振兴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基于中医药传统文化,
梅国强教授提出:“利小便”以通阳,本为外感湿(热)证而设,一者,湿热胶结,渗湿于热下,热势必孤,则热邪易去。二者,湿邪碍阳伤阳,祛湿则可通阳护阳,此为不易之法,而“较之杂证,则有不同”,是指杂病中阴寒类、寒湿类疾患而言,故不可拘守“利小便”,亦可观其脉证,随证治之,而有温阳或温化寒湿之法。
刘渡舟教授将小柴胡汤和它的加减剂群称为“柴胡剂”,其功效为和解表里,疏肝解郁,调和阴阳。刘老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先后化裁出17个“柴胡汤类方”,并详细介绍他们的加减应用和证侯特点,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王庆国教授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各类肝病,即以刘老创制的“柴胡汤类方”为代表方,随证化裁治之。具体而言,首先辨明阴阳气血的发病阶段,在气分者,疏肝解郁行气,清热解毒利湿,方用柴
邹德琛(1930-2005),黑龙江省青冈县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龙江医派著名医家,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50余载.历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黑龙江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学院工会副主席、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邹德琛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弱冠行医,其后以优异成绩
六经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因老年病和慢性病病机、病势等特点与常见外感伤寒证不同也相对复杂,在六经病基础上存在阴阳俱虚、半表半里、上热下寒、本虚标实等复杂病机的变化,一味按照先六经辨证后细辨病机而选方用药,难以执简驭繁。此时,综合年龄、体质、病程多因素综合分析辨证,明确脏腑经络的重要生理功能失常是辨治老年慢性病的核心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六经辨证为核心理之核心,进而指导选用六经病主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用理气药的种类较少,只有枳实、厚朴、橘皮、旋复花、薤白、柴胡和苏子等,而苏子应用仅一方次,是在《金匮要略》后三篇中治蟹中毒而设,是作为解毒药应用的.橘皮在《伤寒论》中没有应用,在《金匮要略》中有九处用到,有四处是在后三篇,有一处是在附方"外台茯苓饮"中,有一处是在"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后注中,作为主药应用者即橘枳姜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三方,皆以理气和胃降逆为用.旋复花两方次
自术附子汤证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74条和《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篇第23条.两书原文叙述略有差异,文义一致.《伤寒论》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篇23条:"若其人大便硬"为"若大便坚",另《金匮》的去桂加白术汤方名在条文下改为白术附子汤,而
宋代伤寒著作是指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由汉民族统治辖区内的作者所撰写的与《伤寒论》相关的专著.后世伤寒学派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和"辨证论治派",以及倡导寒温并论的一支,可称之为"寒温汇通派".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曾总结道"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因宋代伤寒著作正处于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前,故而研究其对后世伤寒学派的影响这一课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明清时
《伤寒论》中阳明提纲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后世争议较多的一条条文,争议的焦点多是在"实"字上.笔者认为,要先搞清楚"胃家"的含义,方能正确理解阳明提纲证."《伤寒》《金匮》中有多处出现过“家”:疮家、失精家、呕家、衄家、喘家、痉家、风家、亡血家、中寒家、淋家、支饮家、饮家、黄家、冒家、汗家等等。很明显,从这些“家”中可以看出,凡称之为“家”者,必是久患此病,且反复发作,并形成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