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2019素质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60 年代中期,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教师素质低下的讨论以及对教育质量的不满引发了众多对教师教育的批评.80 年代后期,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时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秩序和氛围很好的情况下,有些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走神等现象;有些学生做事情拖拉,本来十分钟的数学作业,他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有些学生记忆不牢固,今天讲的内容明天就忘了;有些学生针对课堂授课的内容课下做很多相关练习题,但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以上这些现象表明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不同,这和每个学生的实际有效学习时间、学习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了美术学科的综合性,主张美术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意识,增强了对大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调动主体参与,必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文本)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认知的对象和实现教育、学习目标的中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基础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1956 年至1986 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四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中前三份都无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密切联系.1986年12月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建国以来的第四份《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重视所需人才的知识水平,同时更重视所需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0 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教育界开始关注课堂教学语言的发展."斯波尔蒂(1963)研究了学生阅读成绩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条理性的关系;70 年代,J.C.Nunnally 和L.C.Lemond(1973)探讨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对学生的影响".
当今,世界上各个教育较发达的国家都非常关注本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关注课程改革,尤其是它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很多新经验、新思路、新问题和新实验层见叠出。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行的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中有了大量的大学物理知识和一些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素材,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朱熹曾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深思:如何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积极自主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保证阅读效果,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