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肌电图、肌肉病理及治疗分析

来源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二十九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肌电图、肌肉病理特征及治疗. 方法:对5例LSM患者的临床、肌电图、肌肉活检病理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①LSM的主要临床表现:近端肌无力起病,渐累及全身,肌肉疲劳不耐受,均有咀嚼肌受累,可伴肌痛、肌萎缩;血清磷酸激酶正常或不同程度增高;②肌电图动作电位窄小,呈肌源性损害;③肌肉活检病理:苏木精-伊红(HE)、改良GOM染色可见大量肌纤维胞浆内散在空泡,油红(ORO)和苏丹黑(SBB)染色显示肌纤维中大量脂质沉积,以Ⅰ型纤维为主;④治疗:应用左卡尼汀、激素及维生素B2治疗,4例患者明显有效,1例肌无力缓解. 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是一组以近端肌无力和肌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肌纤维内脂肪代谢障碍性肌病,咀嚼肌无力是其特征性表现,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病理对LSM具有确诊价值,应用左卡尼汀、激素及维生素B2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语义性痴呆2例,左侧颞叶受累为主的SD患者突出表现为命名性失语,有少数SD患者以右侧颖叶萎缩为主,突出表现为面孔失认,尤其是右侧颞中回、梭状回、颞上极萎缩的SD患者
本文阐述了肝豆状核变性病一例,通过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要鉴别诊断帕金森、手足徐动症等。临床上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包括降低血铜药物和抑制肠道中铜吸收的
会议
H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疾病。可能是α-烯醇化酶与抗α-烯醇化酶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血管内皮
本文阐述了基因检测确诊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一例,研究表明PS1基因突变的患者及其家系中携带成员,61岁前外显率近100%。连续只代均有早发型AD的家系,且发病年龄<60岁,检测到基
会议
肌张力障碍是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白创运动障碍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中DRB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临床特点较为显著,多见于儿童
会议
本文阐述了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起病的OPCA1例,研究表明:临床上遇见下列情况即应考虑OPCA:中老年男性;不明原因逐渐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伴随植物神
会议
本文阐述了多系统萎缩一例,根据患者站立行走时出现头晕,卧床休息后可缓解,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定位分析表现为自觉身体晃动,行走不稳,需有人搀扶,并有尿频、便秘、性功能下降;查体见
会议
本文阐述了慢性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病1例,患者中老年男性,亚急性起病,今晚有长期大量饮酒病史,主要以头晕、行走不稳入院,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病史,查体颅神经正常,可能存在间断眼震,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是一组以卒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线粒体病,呈母性遗传,80%以上的患者20岁以前发病。线粒体DNA分析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80%的MELAS综合征患者
患者四肢近端肌无力,四肢各键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阴性,定位于下运动神经元,无深浅感觉障碍,活动后易疲劳,肌酸激酶略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重复神经电刺激示低频刺激(3Hz)有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