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PK模型在纳米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构建一系列的细胞体外模型和动物体内模型,对纳米材料作了相应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将实验数据合理外推至人群,是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本文对能将实验数据较好的外推至人群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BPK)模型进行介绍,主要对已建立的与纳米材料相关的PBPK模型作了解,如:纳米银颗粒、氧化锌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以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另外,本文也对PBPK模型在纳米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局限性作简要的探索,并提出在模型自身可信限水平之上如何作出参数调整的假设,以此来提高PBPK模型数据外推的准确性。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BPK)模型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及其生物化学数据建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进而实现剂量外推和种间外推的过程;生物药代动力学模型在毒理学研究中又称为生物毒代动力学模型(PBTK模型),PBPK模型具有将实验数据外推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毒理学研究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该模型能将每个相应的组织器官单位单独作为一个房室看待,以"生理学室"代替经典模型中房室模型,这些"生理学室"分别代表与外源化学物体内分布主要相关的脏器、组织或体液。当外源化学物随血流进入脏器后可透过生物膜进入"生理学室",通过各种清除率描述离开该"生理学室"是可能发生的消除,如代谢清除率、排泄清除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按照生物解剖建立微分方程,并对方程组求解,得出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外源化学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采用这种方法,可基本明确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在综合探讨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BPK)模型后,能提高研究人员对PBPK模型在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上的重视程度,这也将是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使用10nM纳米金棒对小鼠TM-4细胞染毒24小时和48小时后均不引起细胞增殖毒性,因此本研究目的是研究纳米金棒(Gold nanorods)染毒处理后,小鼠TM
会议
  自噬作为自我消化细胞质和细胞器的重要现象,通过该细胞成分被降解和再循环或能量生产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自噬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对代谢,炎症,神经变性等进行相应。近年
会议
  [目的]研究脂肪酸2-羟化酶(Fatty acid 2-hydroxylase,FA2H)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Silica nanoparticles,SiO2 NPs)致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
会议
  [目的]纳米氧化锌在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加了人群经口摄入纳米氧化锌的可能性.已经有一些动物水平上经口毒性研究的报道,但长期暴露和在疾病模型上的研究非常
会议
  [目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纳米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生物以及医学领域中.本研究揭示MWCNTs经气管滴注后大鼠血清代谢表
会议
  纳米脂质体自身无毒,可作为药物转运系统包封抗癌药物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纳米脂质体通过表面修饰、改变脂质构成比等方式可获得新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聚乙二醇修饰的
会议
  [目的]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类由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稳定粒径在2-20nm之间的荧光半导体纳米材料;其中碲化镉量子点(CdTe-QDs)是应用最广的QDs材料之一,
会议
  纳米毒理学研究证实超细粒子可通过肺血屏障进入血流,参加全身血液循环,提示纳米材料暴露对血管系统存在潜在影响.我们在充分了解血管毒性化合物及毒性机理的基础上,分析
会议
  纳米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降解、化学活性强,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用敷料、婴儿用品,以及冰箱、服装、食品包装的抗菌涂层。纳米银在环境及体液中易溶出有
会议
  [目的]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是神经毒理学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适宜模型.通过研究CdTe量子点对线虫运动、学习、记忆和觅食行为,以及神经递质传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