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1R13L-P53负反馈回路在多环芳烃所致肺癌变中的特征及机制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肺癌以其不断攀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新近发现的原癌基因PPP1R13L 基因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作为P53 的抑制剂,其可促进肿瘤在体内的生长。但PPP1R13L的作用是多方面,有研究发现在未转化的细胞中该基因发挥抑癌作用。本研究提出PPP1R13L 不但可抑制P53 的表达,而且两者存在负反馈调控,PPP1R13L 与P53 的相互调控在诱导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肺癌的精准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标。方法:本研究通过基因芯片和生物数据库相结合方法提出PPP1R13L 与P53转录本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临床肺癌及癌旁组织样本、苯并芘诱导16HBE 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验证两者的相关关系,通过RNA 沉默及CHIP 试验验证野生型P53 蛋白与PPP1R13L 基因之间的结合及负反馈的存在。结果:本研究发现经苯并芘染毒后,体外转染PPP1R13L siRNA 质粒后,核内P53 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利用CRISPR-Cas9体系精准敲除PPP1R13L,细胞凋亡明显升高,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与凋亡检测结果一致,表明PPP1R13L 表达抑制P53 介导的细胞凋亡活性。另一方面,ChIP 实验表明P53 结合在PPP1R13L 第二内含子区,体外转染P53 siRNA 可降低PPP1R13L 表达,P53 下调导致苯并芘处理后PPP1R13L 表达下降。结论:本研究提供证据表明内源性PPP1R13L通过直接结合作为P53 功能的负调节因子,PPP1R13L 表达破坏DNA 损伤后P53 积累和活性。同时P53 和PPP1R13L 形成一个负反馈回路,P53 可调节PPP1R13L 的数量和活性。该负反馈机制在多环芳烃致肺癌变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免疫功能紊乱是砷中毒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调节T 细胞(Treg)是调控机体免疫稳态的关键组分,也是近年发现的砷致免疫毒性新靶点.本研究以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人群为研究对象,以Treg分化特异调节基因FOXP3甲基化修饰为切入点,探讨FOXP3甲基化改变及其介导的Treg数量紊乱与砷中毒及其病情进展的关联性;并运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缓解砷中毒症状的天然药植物刺梨开展砷中毒人群干预研
目的:探讨砷暴露及其甲基化代谢和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我国北方饮水砷暴露地区(山西省大同盆地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盆地)1003名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得研究人群基本资料;通过检测尿液不同形态砷含量(无机砷[iAs],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评估研究人群砷暴露水平及其甲基化代谢能力;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依据病史和空腹血糖水平(≥
目的:本研究探讨EVs 在肺上皮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中的交互串扰作用及miR-21通过EVs 在砷诱导的肺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的糖酵解及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为发现砷化物所致肺纤维化的生物学机制及寻找新的早期生物学标志提供科学线索。方法:1)用0,1,2,4,8μM NaAsO2 急性处理HBE 细胞后,分别与MRC-5 细胞和LF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MRC-5 细胞和LF 细胞;2)用0,1,2
目的:大气污染是明确的人类致癌物,PM2.5 的长期暴露与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N6-腺苷酸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m6A)是RNA 内部最丰富的化学修饰,是表观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据报道,环境因素可引起m6A 修饰的异常进而参与多种疾病.本研究探讨PM2.5 暴露对m6A 修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PM2.5 介导的m6A 修饰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
目的 本研究通过TMT 标记肽组的LC-MS 技术分析辐射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蛋白的变化,并对外泌体蛋白进行定量和差异分析。方法(1)利用梯度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辐照肺癌细胞A549 上清液中的外泌体。(2)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分析外泌体颗粒直径和浓度,利用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对提取的外泌体marker 蛋白进行鉴定。(3)运用LC-MS技术分析辐射后肺癌细胞释放的外
目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暴露是肺癌确切的危险因素,其所致DNA 损伤是肺癌发生的起始动力.ERCC1 是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关键的限速酶基因,具有识别和切除DNA损伤的关键作用,是预测肺癌发病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CircRNA 作为转录后剪接生成的一类重要的非编码RNA 分子,在肺癌的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而源于DNA 损伤修复基因ERCC1 的circRNA 与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并无报道,因此本
目的:研究低剂量PM2.5 慢性暴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物效应,并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作用.方法:采用20μg/ml 的PM2.5 长期慢性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构建PM2.5 诱导16HBE 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采用CCK8、细胞划痕试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M2.5 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凋亡和周
目的 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但其遗传毒性有限,因此表观遗传途径被认为是镉致癌机制之一.环状RNA 是近年来表观遗传研究的热点,但其在镉致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环状RNA 在镉致支气管上皮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低剂量镉(2.0 μM)染毒20 周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为模型,高通量测序筛选环状RNA;通过慢病毒和质粒干预进行功能验证;平板克隆实验、细
目的:探讨Lnc-ENST00000556926 对煤焦沥青提取物(coal tar pitch extracts,CTPE)诱导的恶性转化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 细胞的影响,为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的角度探讨恶性转化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4μg/mL CTPE 对BEAS-2B 细胞染毒30 代(CTPE30),
目的:在氢醌诱导的TK6 恶性转化细胞和苯暴露工人,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AS-AS1 与DNMT3b 相互调控作用机制及其对FAS 基因的表达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正常的TK6 淋巴母细胞和氢醌诱导的TK6 恶性转化细胞、120 例苯作业工人及其对照为苯暴露研究对象;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白血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mRNA 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C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