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立宾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06年全国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bredinin)是日本旭化成从土壤霉菌Eupenicillum brefeldianum的培养滤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种咪唑核苷类抗生素,分子式为C9H13N3O6.它是一种嘌呤核苷合成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快速增长的淋巴细胞、如T 细胞、B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作为免疫抑制剂,1991年12月起在日本临床肾移植中应用。近年来在临床上除用于抑制肾移植时的排斥反应外,同时也可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能够产生咪唑立宾的丝状真菌作为野生出发菌株,经菌种鉴定为正青霉属(Eupenicillum.sp).然而由于野生菌株的发酵单位较低,不具备产业化价值.为提高其发酵单位,首先对其进行了自然选育的研究.通过对野生菌株进行自然选育,得到两株发酵单位明显提高的菌株MZ-1-4和MZ-1.6,发酵单位分别达到出发菌株的308%和336%.接着以MZ-1-6作为出发菌株,在初始发酵配方的基础上,采用L9(34)的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得到了各主要培养基成分的最佳配比.在该配方下MZ-1-6的发酵单位提高了121%.随后又对MZ-1-6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的研究,经过诱变选育,得到了菌株MZ-2-43,其发酵单位是MZ-1-6的2.75倍.最后应用均匀实验设计软件,以工业化原材料替代实验室原材料,对MZ-2-43的最佳培养基组分进行了探索,得到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在此配方下,其发酵单位又进一步提高了22.2%.总之,经过一系列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最终获得了菌株MZ-2-43,在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中,咪唑立宾的发酵单位提高到了野生出发菌株的10.3倍,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潜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一种由本室建立的精确、快速的高通量的Factor Xa抑制剂.从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到一株阳性菌株F03-766,该菌株的发酵液经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
会议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HCCBOO189的代谢产物. 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活性菌株的发酵物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对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会议
本试验对霉酚酸产生菌原有的发酵配方中的碳源、氮源、pH、磷酸盐等培养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优化,并应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了霉酚酸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结果得到发酵培养基
会议
应用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法分析四种环孢菌素同系物,并对它们的裂解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在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条件下,环孢菌素先形成N端加质子的[M+H]+分子离子,然后沿肽链的
会议
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穆罕默德·尤纳斯。30年来,尤纳斯创办的格拉明银行,亦即“乡村银行”,先后在孟加拉设立了1000多家信用社,为200多万社会最贫穷人口提供了数十亿
本论文主要是综述了目前发现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主动外排系统的种类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耐药性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比较卵磷脂(EPC)和氢化卵磷脂(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释药的差异,选择良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 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
用液相多肽合成法合成具有镇痛作用的μ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内吗啡肽-2.直接使用叔丁氧羰基保护的有关氨基酸,采用DCC/HOBt缩合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合成N-端二肽片段和c-端
会议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抑制因子2(TIMP-2)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分别检测96例肺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
本研究工作设计合成了6个乌索酸(UA)衍生物(1-6),UA钠盐与溴乙烷反应制得乌索酸乙酯(4),UA和化合物4与二元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乌索酸二元酸单酯,然后转化成相应的钠盐(1,2,5,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