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假单胞菌W3的分离及其分泌胞外酶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链贮运的发展使得嗜冷菌成为了危害乳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嗜冷菌对乳制品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分泌的耐热的酶对乳制品进行分解.从黑龙江地区采集的原料乳分离出20 株嗜冷菌,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力最强的菌株,经16S rDNA 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荧光假单胞菌W3.荧光假单胞菌W3 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和胞外脂肪酶具有耐热性,经过65 ℃水浴30 min 后,脂肪酶的残余率为45.69℅、蛋白酶的残余率为47.76℅;90 ℃水浴5 min 后,脂肪酶的残余率为26.32℅、蛋白酶的残余率为35.91℅;137 ℃油浴5 s 后,脂肪酶的残余率为17.36℅、蛋白酶的残余率为30.98℅.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荧光假单胞菌W3 的胞外蛋白质产物进行鉴定发现对乳制品造成潜在危害的蛋白质主要包括蛋白酶(蛋白酶Htpx、金属蛋白酶LoiP、蛋白酶YdcP、锌蛋白酶、末端特异性蛋白酶和蛋白酶Aprx)、脂肪酶(三酰甘油脂肪酶和α/β水解酶)和溶菌酶.
其他文献
呕吐毒素(DON)是小麦贮藏阶段主要污染物,该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镰刀菌属产生.研究通过拟合小麦贮藏时期不同条件下禾谷镰刀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毒素积累、产毒概率模型对菌株生长及产毒行为进行有效预测.研究设置水分含量(MC)15℅~30℅,培养温度15~42 ℃条件下,进行1~30 d 小麦贮藏试验.采用菌落计数法及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数据,结合Statgraphics 18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为了对食品安全进行高效的风险评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量,高稳定性等优点的检测装置,可快速检测食品中挥发出的微量有害气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氧化钨纳米片,并构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进行危害因子的测试.采用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WO3 纳米片的微观结构、形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表征结果表明
抗生素广泛的应用于动物饲养和医疗中,因此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由于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较少,因此需要构建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方法对其进行痕量检测。适配体相比抗体来说易于合成,结构多样,将适配体作为识别原件应用于生物传感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将适配体对目标物的特异性识别和荧光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概述近年来不同种类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荧光适配体
自然环境中细菌可利用的营养很少,而由环境中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本研究应用Bioscreen C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在37 ℃下测定20 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寡营养培养基[2 倍、4 倍、6 倍稀释的TSB(3℅NaCl)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并以TSB(3℅NaCl)培养基作对照.采用修正后的Gompertz 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寡营养条件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
本试验选用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质量浓度为0,0.2,0.6,1.0,2.0,10 mg/L 的重金属镉(Cd)胁迫培养大球盖菇菌丝,研究大球盖菇对重金属镉的积累量、菌丝生长状况及菌丝形态、细胞膜氧化损伤、非酶类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 胁迫浓度的升高,菌丝中积累的Cd 含量逐渐升高,从0.53 mg/kg 升高至
目的:通过建立淀粉-面筋(模型1)和纯淀粉(模型2)的面条模型,研究小麦A,B 淀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规律.方法:将A,B 淀粉按照5 种比例(100A-0B,75A-25B,50A-50B,25A-75B,0A-100B)重组,观察淀粉粒径分布对面条模型微观结构、蒸煮品质、水分分布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体系中B 淀粉含量的增加,模型1 和模型2 的微观结构变得越来越致密.在模型2 中,面条的
为研究阴离子对面条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LF-NMR)、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阴离子对面条水分分布、蛋白质二级结构以及面条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l-的面条中弱结合水为水分存在的主要形式,其次是深层结合水,自由水含量最少,添加H2 PO4-,HCO3-,CO32-使得对应面条的深层结合水含量升高,弱结合水含量降低.经FTIR 测定发现
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C light emitting diodes,UVC-LEDs)是一种新型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在食品贮藏加工和安全控制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项目旨在研究UVC-LEDs(275 nm)对生鲜金枪鱼片表面食源性致病菌的失活作用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VC-LEDs 照射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失活接种在生鲜金枪鱼片表面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
本研究旨在阐明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odium laureth sulfate,SLES)单独处理及其协同处理对酿酒酵母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初始菌浓度为6.95 lg(CFU/mL)的对照组相比,PAW 与SLES(0.50 mg/mL)协同处理组活菌数降低至检测限以下,降幅显著高于降低了0.1 lg(CFU/m
生物被膜(Biofilm)是黏附于接触表面、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质等组成的被膜状生物群体。生物被膜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环节,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生物被膜的失活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影响低温等离子体失活生物被膜的主要因素,如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条件、处理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