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下外生骨疣一例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骨关节影像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40岁,因左手拇指末端肿物半年就诊.查体:左手拇指远端腹侧见一绿豆大赘生物,质硬,触痛不明显.左手X光线片检查:左手拇指骨末端见直径约6mm结节状骨性突起,可见骨小梁结构与爪粗隆相连续,密度不均匀,见局限低密度区,边界清晰,结合临床诊断左拇指甲下外生骨疣.术中所见:瘤体为骨样结构,顶端表面有纤维软骨帽.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物自外向内分别由纤维性包膜,软骨性帽盖及软骨化骨区域,病理诊断甲下外生骨疣. 讨论甲下外生骨疣是一种发生于末节趾(指)骨甲下的良胜肿瘤,本病女性偏多,以足趾多发。本例发生在拇指末端腹侧,临床少见,国内相关影像资料报道不多。本病1947年由Dupuytren首先描述,病因不完全明了,有人认为与慢性创伤关系密切,如摩擦、挤压及踏伤等导致纤维组织化生为纤维软骨,继而骨化或创伤刺激引起骨膜下间叶组织增生,演变为透明软骨,继而骨化形成。肿瘤最常发生于拇趾末端的内侧,少数可发生于其他趾及拇指。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隆起变形、走路不适及疼痛。甲下外生骨疣不同于发生在骺板附近的骨软骨瘤,因其有软骨帽,为软骨内化骨特征,与膜内化骨的骨瘤亦不同。X光线表现为肿瘤自趾、指末端呈骨性突起,外形呈土丘状,多在甲下,磨菇状者多在外侧、腹侧或末端,基地较宽或呈粗棒状与骨皮质相连续,其内为松质骨,骨小梁清晰,与正常骨结构相同。肿瘤大小不一,小者仅呈小豆状骨性突起,大者可与趾骨末端相差无几,瘤体顶端有局限性密度减低区,软骨帽一般无钙化。如无感染,周围光滑整齐,如有感染可有骨髓炎的表现,如骨质破坏、小死骨及软组织肿胀。甲下外生骨疣的临床和X线表现较典型,主要依靠X线摄片确诊。本病无恶变倾向,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经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患者进行颈部CTA检查,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重建椎动脉,利用二维后处理技术重建颈椎矢状位、冠状位、椎间盘横断位,观察椎体曲度、椎间盘的变化,观察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及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32例颈椎曲度变直,21例曲度呈反弓状,28例椎体不稳,20例有椎间盘膨出,19例有椎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分析;其中7例还做过MRA检查,8例做过全脊髓血管造影,9例曾做过CT检查.该12例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临床发作方式分为:突然发作和静止发作两种类型。MRI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占79.8%,T2WI为等或高信号占87.2%;T1WI,T2WI呈
骨表面骨肉瘤占所有类型骨肉瘤的4%,根据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预后的不同分为皮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等3种亚型,皮质旁骨肉瘤占所有骨表面骨肉瘤的2/3.其被认为起源于骨膜外层,发病年龄较一般骨肉瘤晚,约30-5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皮质旁骨肉瘤好发于四肢长骨, 股骨远端背侧是典型发病部位,其它包括胫骨、腓骨、股骨近端与肱骨.肿瘤一般位于骨表面呈宽基底象牙状致密骨性肿块,其内无骨小
目的:对比前交叉韧带(ACL)双束重建术后同一时期的CT和MRI测量骨隧道矢状位最大宽径是否有差别,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材料和方法:对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25例接受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术的患者,男22例,女3例;年龄17-54,平均年龄31.32岁。在同一时期内分别接受X线、CT和MRI检查的病人,测量其胫骨深束、胫骨浅束、股骨深束、股骨浅束矢状面的最大宽径。结果:X线片在测量骨隧道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特殊类型软骨肉瘤,约占软骨肉瘤的2%,极为罕见。发病年龄在30-50岁,男性:女性为2:1。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积液和活动受限,疼痛时间约1.5年。肿瘤好发在骨骺,累及长骨管状骨。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累及软组织,术后可局部复发和骨内播散转移,较少发生内脏转移。笔者认为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能够反映病灶细微特征的CT图像,才是诊治及随访的主要依据。文中介绍了一例透明细
病例1:患者男、35岁,左踝关节及左足肿痛不适,活动后加重5年余.查体:左踝及左足背稍肿,触压痛不明显.X线片示:左踝及左足多骨骨密度增高、骨质硬化、骨髓腔消失,左足第二、三跖趾骨硬化致密形似粉笔样表现.X线诊断:左踝及左足多骨石骨症.病例2:患者女、41岁,右足不适伴有疼痛2年余。查体:右足外观无异常,无触压痛。X线片示:右足多骨边缘硬化,右足第二拓骨骨髓腔消失,骨质硬化致密,呈粉笔样骨表现。X
先天性钙化性软骨营养不良又称点状钙化性软骨发育异常、点状骨骺发育不良、点状骨骺等,是一种罕见的婴儿先天性骨骺发育不良性疾病,以骨骺的多发散在点状钙化为特征。病因不明,有家族发病倾向,女多于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文中介绍一例病例,患儿前额突出,鼻梁塌陷,双侧大腿不对称,双膝双踝关节肿痛,挛缩畸形。X线表现为双下肢股骨远端、胫骨近、远端骨骺呈多发状钙化点,边缘锐利,干骺端增宽,胫骨粗短畸形。X
肋骨骨膜型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ES)/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罕见且预后差.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现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且向肺野内突出,极易误诊为晚期肺癌或纵膈来源的肿瘤.笔者结合文献复习,发现肋骨骨膜型ES/PNE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误诊率高,确诊依赖于临床和病理。文中病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乏力、纳
发生于颅骨的血管瘤仅次于脊柱,约占颅骨原发肿瘤的10%。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多见于成年人。典型影像学表现为破坏区周围有硬化,有骨针自中心向外放射。本文对两例颅骨血管瘤进行分析,发现其病理改变一致,均为海绵状血管瘤,且临床上都有起病慢、病程长、症状轻微、就诊晚的特点,最后还分析了二例病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发现,颅骨血管瘤一般诊断没有困难。但还应与脑膜瘤、颅骨的骨肉瘤、颅骨转移瘤、黄色瘤病、骨髓瘤等
患儿,因双下肢疼痛一周加重两天来院检查,患儿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疼痛,以左侧较明显,逐渐加重,患儿无发热、无呕吐,一般情况可.摄骨盆平片示双侧股骨颈、坐骨、髂骨等处可见多发低密度影.经CT扫描证实平片所见,病灶多发,溶骨性改变,胸腰椎椎体、椎弓根、骶骨、肋骨多发溶骨性改变,但椎间盘尚存在.胸部CT平扫发现双肺野多发结节影,散在分布.MRI脊柱检查发现颈椎、胸腰椎信号异常,T2WI脂肪抑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