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讨

来源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国外先进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的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着。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实惠,生活也变得富足起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多数公民的道德情况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现象比比皆是,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和谐与关爱,传统文化中很多有益的健康的思想逐步得到发扬。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些人无视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扶危救困等传统美德,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嫉贤妒能、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虽然只是少数人,但是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由于部分媒体推波助澜,以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作为评价人的标准,使得这部分人的丑恶行为被相当多的民众容忍,当作了谋求成功的范例。同时,国外资本主义的很多元素逐渐进入中国市场,连同一些国外的思潮的侵入,对社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受影响较深的人崇洋媚外,对国产货嗤之以鼻;讲中文时非要在中间掺入英文,弄得不伦不类。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受影响情况尤为突出。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还有的连孔子、孟子是谁都不知道。他们互相攀比的是谁接触的洋玩意更多,最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百事可乐”,玩的是“芭比娃娃”、“CS”,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更糟糕的是,有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持非理性化全盘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时代已过,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有其糟粕,但也有很多是值得所有中国国民学习和传承的精华。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无视时空而长存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个宝库,帮助我们的孩子从宝库中找到叩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应该擦亮眼睛,在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有益的部分,利用学校德育管理平台,对孩子进行渗透教育,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得到发扬。
其他文献
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建设一个强大的教育国家,开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计划(试行)》中明确要求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2017 年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这无疑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提到了新的高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习者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习者的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由此有新的课程要求,不同以往的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要体现:1、对学生学习的全新认识,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学会小组合作交流.2、对“教与学”关系的再认识,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不再仅仅传播知识,而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些是核心素养的某一方面的体现.近十几年来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语言和重要交流工具,在世界上越来越流行和重视。而英语写作,不仅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递和表达信息的方式。写作是一个智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观点或想法进而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它也是语言学习和语言输出的一个重要阶段。王蔷(2000:54),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一篇好的文章是由内容和形式有机组合而成的。左焕
2011版语文课程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此进行解读,我们就不难发现语文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是在母语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资源与机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学生所学的知识己经不局限在课本中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利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资源,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扩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从而将封闭的课堂教学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生智力与学习能力发展方面强调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智力要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构成要素之一就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所需、人心所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
21世纪,知识经济迅猛增进,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已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主旋律.国际已足够重视科学技术能人的培养,特别是对创新型复合能人的培养呼声更高.我国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里强调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并从STS角度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相连,以此培养学习者的创新实践才能.由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组成STEM,是一种新的整合性教学理念,强调通过STEM教育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对集创新才能
在20世纪末,我国有了一份关于中国现今素质教育的规定,通过这个大纲可以看到外国的理念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对此吸收它的精华去掉它的糟粕才是对此正确的方法。并且解读这份文件,它要求现在的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要开展道德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寓教于乐开展美术鉴赏、社会实践、体育锻炼和劳动技术教育,让各个方面的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全方位发展争做“五好学生”,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我们教师又有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让其和谐发展,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高考模式下,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善以前教学模式的不足,进一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增加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现如今,我国教育制度和体系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过程中,传统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19年3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同时还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新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为了让初中历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它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将课程诠释得更新颖、更风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愿意深入学习历史这门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单调的学科。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