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的特色及贡献

来源 :全国辨证论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门事亲>十五卷,金·张子和等撰,成书于公元1228年.<儒门事亲>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张氏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治疗经验,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本书并非出自张氏一人手笔,其中前三卷(除第三卷后两篇)和第十卷的"金匮十全五泄法后论"为张氏亲笔,其余主要由其学生麻九畴、常德等人将其平日临证见闻、经验整理而成.本文主要论述: 1.辨证重邪实证据。2.论治重气血流通。3.汗吐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总之,汗吐下三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遵循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说明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独特运用并没有脱离中医辨证论治的藩篱,而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其他文献
曹氏的成书于1937年,此书以经方为经,实验为纬,在题材上别树一格.全书分三卷:上卷载录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白虎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等医案三十五则;中卷载录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小青龙汤证、小建中汤证等医案四十则;下卷载录神志恍惚、肠痈肺痈悬饮太阳转阳明病产后阳明病等内外妇等科病案二十五则.本书一方多案,每案附按语,反映了曹氏以经方治病丰富临床经验.本文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简
叶天士,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温热病的理论与证治多有发挥,奠定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其对内伤杂病的辨证思路及特点,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叶氏主要学术思想及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辨伤寒与温病之不同,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2.阐明温病传变规律及治疗大法2.1温热病的传变规律2.2治疗大法3.温病变法救治4."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思想5.络病理论与通络法6.通补奇经治顽疾关于通补奇经的
朱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湿热相火为病"诸说名于世,于后世温病学派及日本汉方医学影响深远,又擅治气血痰郁,故有"杂病宗丹溪"之说.其所撰成书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共计四十一篇,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特以名书.其中、等篇充分体现了丹溪的学术思想.1重视滋阴补血2攻邪先当补完胃气3擅治痰证,多用越痰法4通利肠胃,倒仓为治综述之,朱丹溪于中首重者阴血阴精,精血之所生源于
一名,历来被认为是后人托华佗之名而作.其文义古奥,似六朝人手笔,故疑是华佗弟子吴普、樊阿等依据华佗遗书录辑,而又为后人撰抄.该书上、中两卷共载医论四十九篇,以内科杂病为主,分论阴阳、寒热、虚实脉法、脏腑辨证、传尸、痹证、中风、痈疽、水肿、诸淋等,下卷列诸病治方六十道.其书名为"中藏经",重点阐述脏腑辨证.1脏腑八纲分证理论1.1虚实大要1.1.1五脏虚实辨证1.1.2六腑虚实辨证1.2寒热辨1.2
本文论述:1.简介金·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称河间居士)撰.一卷.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刘氏自序及所载,其成书约在大定十二年至二十二年间(公元1172~1182年).刘完素长期专心致志地钻研,自述"廿有五,志在,日夜不辍."还撰写了、、、等著作.刘完素对五运阴阳颇有心得体会,就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些医生对五运六气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戕害生灵的不良风气,为了澄清对运气学说的种种模糊认识,纠正
一书为唐宗海的早期著作,初刊于1884年.全书共分八卷,首卷阐述基本理论,包括对阴阳水火气血的认识、男女异同、脏腑病机、以脉证判死生、用药宜忌等等;卷二至卷五主要根据病变部位分别对血上溢、血外渗、血下泄及血内瘀四大类共三十二种血证的辨治进行论述;卷六论述血证兼见的各证;卷七、八为方解.本书集当时血证诊治之大成,并提出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为世所推崇.本文论述以下问题:一、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二
张仲景,名机(约于公元150~219年在世),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约于公元200~210年写成合十六卷,其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自卷二第五至第十二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书中包含着许多秦汉时代的医学进步思想,主要继承了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思想,伤寒学说成为中国医药学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本文研究: 一、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二、汤方辨证论治。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
系柯琴所著.柯琴,字韵伯(公元16621735年),号似峰,浙江慈溪(今余姚县)人,后迁居于吴之虞山(江苏常熟).柯氏于、均有深刻研究,著有四卷,二卷,二卷,另著有一书,惜忘佚不传.1以证分类研究2之六经是为百病立法3对中"合病""并病"理论的阐述4认为之六经是"面"而非经络5反对"三纲鼎立"说6对中方药应用的发挥柯氏还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中方药的应用及主治有所补充,如其用桂枝汤治久疟、久痢等
清末医家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崃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享年87岁.是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一、辨证以阴阳为纲二、论治善用经方,用药擅用辛温热药三、对阳虚证的治疗、温热药的使用独俱心得由于温热之品,用之不当,则遗害立见,现被许多医生视为畏途.所以,深入研究郑氏的温法及对温热药的运用,对丰富治疗学思想,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为金代李杲所著.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其独创的脾胃内伤学说而被后世尊为"补土派"的鼻祖.取"藏灵兰之室"之义而命名,以示所论弥足珍贵.全书分3卷21门,共284方.上卷自饮食劳倦至眼耳鼻计6门7论,中卷自头痛至妇人计6门5论,下卷自大便燥结至小儿计9门7卷.每门下首列方论,述其证治大要,次列诸方,间附验案以证其说.该书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李氏的学术特点及成就,可谓东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