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模具法修补鼓膜大穿孔术后的新生鼓膜愈合过程,了解新鼓膜的愈合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2006年12月到2010年12月,同一术者运用鼓膜模具和4%特制甲醛(PH值5.6)成型颞肌筋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术后患者87例93耳.其中,男51例54耳,女36例39耳.共有6例为双侧.平均年龄37.5岁.利用耳内镜观察这些患者术后2周、2月、4月、6月以上的新鼓膜愈合过程,重点观察新鼓膜的形态变化和新生血管的供血变化.
结果:
93耳在术后2周内均无失访.在2月以后,出现了失访病例.术后2月失访5耳,术后4月失访增至9耳,术后半年后失访增至17耳.随访率分别是2周100%, 2月94.6%, 4月90.3%, 6月以上81.7%.93耳中,11耳在术后2月之内发现了新鼓膜小穿孔,观察期内有3耳又重新愈合了,最终新鼓膜术后残留8耳小穿孔.其余85耳全部一期愈合,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1.4%.1耳随访2年后发现在愈合鼓膜的前下内侧似有珍珠瘤样物形成.另在该术式早期,1耳侧位愈合。新鼓膜在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和新生血管血供演变如下:术后2周撤纱条见新生鼓膜及周边皮缘均显粉红,略厚,新鼓膜与周边皮缘分界不明显,鼓膜表面无血管网,新鼓膜表面较干燥,无内陷.术后2月左右可见新生鼓膜颜色逐渐转淡,由粉红向珠白色变化.新鼓膜渐与周边皮缘分界清晰了,形态趋于正常状。周边皮缘内有大量新生小血管植入新鼓膜内,渐成网状。新鼓膜内陷不明显,表面干洁.术后4月左右可见新生鼓膜从色泽、形态上越来越趋近正常鼓膜,与周边皮缘分界清楚。周边皮缘及鼓膜表面的新生血管网颜色逐渐转淡消失,但沿锤骨柄的新生血管保持清晰,血供充分,新鼓膜无内陷.半年以后新鼓膜色泽、形态与正常鼓膜基本一样了,仅锤骨柄处隐约可见血管纹,余鼓膜表面及周边皮缘的血管网已消失,新生鼓膜与周边皮缘分界清楚,无内陷.
结论:
该术式新生鼓膜由周边皮缘产生新生血管,渐向新鼓膜表面植入形成血管网,供血充分,抗感染能力强,一期愈合率高.该术式新生鼓膜形态色泽渐演变成正常鼓膜,支撑性好,术后内陷少,有助于维持中耳含气腔.此外,观察新生鼓膜的愈合过程和新生血供状况有助于探讨鼓膜愈合机制.
通过观察模具法修补鼓膜大穿孔术后的新生鼓膜愈合过程,了解新鼓膜的愈合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2006年12月到2010年12月,同一术者运用鼓膜模具和4%特制甲醛(PH值5.6)成型颞肌筋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术后患者87例93耳.其中,男51例54耳,女36例39耳.共有6例为双侧.平均年龄37.5岁.利用耳内镜观察这些患者术后2周、2月、4月、6月以上的新鼓膜愈合过程,重点观察新鼓膜的形态变化和新生血管的供血变化.
结果:
93耳在术后2周内均无失访.在2月以后,出现了失访病例.术后2月失访5耳,术后4月失访增至9耳,术后半年后失访增至17耳.随访率分别是2周100%, 2月94.6%, 4月90.3%, 6月以上81.7%.93耳中,11耳在术后2月之内发现了新鼓膜小穿孔,观察期内有3耳又重新愈合了,最终新鼓膜术后残留8耳小穿孔.其余85耳全部一期愈合,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1.4%.1耳随访2年后发现在愈合鼓膜的前下内侧似有珍珠瘤样物形成.另在该术式早期,1耳侧位愈合。新鼓膜在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和新生血管血供演变如下:术后2周撤纱条见新生鼓膜及周边皮缘均显粉红,略厚,新鼓膜与周边皮缘分界不明显,鼓膜表面无血管网,新鼓膜表面较干燥,无内陷.术后2月左右可见新生鼓膜颜色逐渐转淡,由粉红向珠白色变化.新鼓膜渐与周边皮缘分界清晰了,形态趋于正常状。周边皮缘内有大量新生小血管植入新鼓膜内,渐成网状。新鼓膜内陷不明显,表面干洁.术后4月左右可见新生鼓膜从色泽、形态上越来越趋近正常鼓膜,与周边皮缘分界清楚。周边皮缘及鼓膜表面的新生血管网颜色逐渐转淡消失,但沿锤骨柄的新生血管保持清晰,血供充分,新鼓膜无内陷.半年以后新鼓膜色泽、形态与正常鼓膜基本一样了,仅锤骨柄处隐约可见血管纹,余鼓膜表面及周边皮缘的血管网已消失,新生鼓膜与周边皮缘分界清楚,无内陷.
结论:
该术式新生鼓膜由周边皮缘产生新生血管,渐向新鼓膜表面植入形成血管网,供血充分,抗感染能力强,一期愈合率高.该术式新生鼓膜形态色泽渐演变成正常鼓膜,支撑性好,术后内陷少,有助于维持中耳含气腔.此外,观察新生鼓膜的愈合过程和新生血供状况有助于探讨鼓膜愈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