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近代工业社会,但其教育思想的实质影响已超越了近代,对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以现实社会中的人为出发点来揭示教育的实质,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当代的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理论,无不蕴涵着鲜明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主题。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指导方针,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建设科学的学校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主题出发,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启示。
其他文献
  疏离教育本身的教育学因缺乏实践价值而屡遭诟病。伴随着现象学教育学的兴起,"回到教育本身"成为当前教育学变革的趋向。在这一背景下,透析教育学"回到教育本身"的意蕴与正
会议
  教育学自觉,指教育知识社会从专注实际的教育现象中超拔出来,将认识之光返照教育学自身的现象。以"自我规范"与"自我确认"为主旨的"认识论反思"初现于"教育大革命"时人们对
  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困惑、所处的尴尬地位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以求中国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一种既符合学科逻辑规律,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中国
会议
  女性主义教育学源自于西方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它不仅是一种平等的教育,也是一种解放的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始,女性主义教育学者在学术界以其独有的研究视角,对有关教育的一些
  中国教育学建立在非"传统"的框架内,形成对国外教育学吸收、消化的循环"范式",可以归纳为"吸收—本土化—吸收"循环发展的模式,这种"范式"的长期运行导致了中国教育学的"中
会议
  "教育主体"知识是教育学教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围绕着教师、学生、师生关系这三个主要知识部分进行的论述。为了了解"教育主体"知识的详细情况,也是为了了解师范生在学
  教育学分为10多个二级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不少交叉重叠的地方。如果继续增加教育学二级学科,会导致教育学更加庞杂臃肿。笔者建议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来划分二级学科
会议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文化的现代化。教育文化价值的重建,当可成为解决中国教育精神失控的一个可能方案。中国教育的宏大目的就是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培养何种意义上的现代
  20世纪末以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促使教育日益步入新常态,传统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充裕了学生的物质生活,然而却面临着精神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什么是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活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内涵的深层次辨析,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