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力线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基于10kV电力线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系统采用AT89C51实现底层通信协议,并由ST7536完成信号的调制解调.采用帧中继技术,实现了中继传输,增加了通信距离;采用了多种软、硬件抗干扰措施,确保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太阳电池用上转换材料,采用水热法优化制备了掺杂稀土离子的纳米氟化钇钠上转换荧光材料。主要关注了有机溶剂和螯合剂对制备上转换材料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有机溶剂酒精(Ethanol)可以有效地抑制YF3等杂;制备的Yb3+/Er3+共掺材料能够发射被薄膜太阳电池有效吸收利用的红光(653nm)和绿光(520、540nm);具有六角晶向结构的上转换材料的发射谱强度也明显高于立方晶向材料的发射
本文以高聚物——聚偏氟乙烯(PVDF)为凝胶剂,分别将有机溶剂体系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固化,并采用这两种体系的电解质分别封装成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测试了凝胶剂的加入量对太阳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交流阻抗谱分析了聚合物的加入对抑制暗电流的作用。其中,有机溶剂电解质中PVDF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5%、20%、25%;离子液体(甲基-丙基咪唑,MPII)电解质中PVDF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0%、1%、
在ITO玻璃和普通玻璃上用PECVD技术制备掺N类金刚石薄膜,用XP-1台阶仪测量薄膜厚度,并用U4100分光光度计分析测试薄膜反射光谱与氮掺杂量的关系。实验表明,以普通玻璃为衬底的掺N类金刚石薄膜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率随着N的含量的变化其反射率无变化;而以ITO玻璃为衬底的薄膜随着N掺杂量的增加,反射率的变化趋向于相对稳定。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CuInSe2(CIS)和Cu(In,Ga)Se2(CIGS)预制层,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并研究了沉积电位对预制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沉积时,Cu最先还原,然后诱导Se的沉积,In和Ga则是以欠电位沉积的方式进入膜层。在出现极限还原电流的电位范围内电沉积获得了化学计量组成稳定可控且致密平整的CuInSe2预制层。电沉积的CIGS预制层均富铜且偏离理想化学计
利用电化学沉积制备出贫铜和富铜的Cu(In,Ga)Se2薄膜,对制备的薄膜硒化退火来提高其光电性能。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对制备的薄膜的组成成分、微观结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Se气氛下,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在富Cu预置层薄膜上沉积少量In、Ga后得到的薄膜其结晶质量和表面状况与贫Cu薄膜直接硒化处理相比有明显改善,并制备出效率6.8%的CIGS薄膜太阳电池。采用快速热处理(RTP)
本文对Cu(In,Ga)Se2太阳电池进行了系统的光学优化研究,采用干涉矩阵方法计算了Cu(In,Ga)Se2太阳电池的表面反射率,用加权平均反射率Rw作为评价函数,对多层薄膜系统进行了整体的光学优化。通过计算得到了CdS与ZnO薄膜的最佳厚度,并提出了用SiOx代替MgF2作为Cu(In,Ga)Se2组件的减反射膜。计算结果表明,SiOx作为减反射膜使Cu(In,Ga)Se2组件的量子效率提高,
LabVIEW本身并不具各数据库访问功能,那么,在LabVIEW编程环境下,如何访问数据库呢?文中总结并比较了用LabVIEW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LabSQL数据库访问工具包,但是LabSQL对远程数据库访问功能没进行开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对LabSQL中的VI进行改进从而实现访问局域网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0的新方法,并以实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
本文提出了利用LabVIEW环境实现智能化热分析仪器研制的以及采用多种数学模型来处理热分析数据,实现了智能化数据处理通过引入动态增益因子、温度速率变化因子、预测因子以及温度校正因子改善了传统PID控制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利用LabVIEW图形化开发环境,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及图形化显示.
运用纯转动拉曼散射信号测量大气温度已经被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双光栅转动拉曼雷达的双光栅单色仪结构,推导了双光栅转动拉曼雷达的雷达公式,并利用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双光栅带宽对雷达反演温度带来的影响问题转化成双光栅分离的是单条谱线还是多条谱线对雷达反演温度带来的影响问题,然后通过理论计算阐述了双光栅单色仪的带宽对雷达反演温度的影响.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随着R值改变的多谱线比值反演的温度要小于单谱线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微惯性测量单元高性能嵌入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广泛选用低噪声低功耗芯片,信号经专设的模拟电路进行调理和高速采集;采用高性能ARM9微处理器,结合软件算法进行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精度较高、实时性好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微小飞行器、车辆导航等众多军用和民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