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刻书史(二)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论文《清代山东刻书史》的第二部分。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山东是圣人之乡,文物之邦,文化底蕴深厚。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山东刻书史,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遗憾。本文即是基於这样的原因而撰写的。不过仅仅探讨了清代部分,并兼及明代与民国,希望对弥补这一缺憾尽到一份力量。鉴於山东刻书的界限确定起来有一定困难,本文采取了较为宽泛的办法,探讨的范围包括山东本地刻书和山东人在山东以外地区的刻书。这样做可以使山东刻书得到更全面的反映,而不至於过於拘守。  据文献记载,山东刻书始於五代初,青州所刻《王公判事》当是已知的山东最早刻本。郓城和凝是我国历史上刻印自己集子的第一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的商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商标,也是山东在宋代唯一流传下来的印刷实物。山东的金刻本有一定数量,但多数是道书,且大都未见流传。滨都道人王一兴所刻的《栖霞长春子丘神仙磻溪集》三卷,在现存的金刻本中,可谓鲁殿灵光。宋神宗元丰八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曾纂修《家谱》并刊行,此为孔氏有谱之始。正大四年,阙里孔氏曾刻过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十二卷,可惜原本早佚。蒙古马乃真後元年,阙里孔氏又据以重雕,刀法凝重苍劲,字划精美,为蒙古时期雕版印刷的上乘之作。蒙古太宗九年,莱州掖城道士披云真人宋德方主持刊刻《玄都宝藏》。元东平丁思敬於大德八年在南丰州刻宋曾巩《元丰类稿》,版式宽大,字画精整,为元刻本上乘。  明代是山东刻书的发展期,刻书数量大幅增加,三大刻书系统基本形成。官刻51种,家刻361种,藩府刻书39种,以明後期刻书为主。开始形成世家大族刻书的特色,如淄川毕氏、新城王氏、临朐冯氏。但也呈现各地刻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上为本文第一章论述的内容,即清以前的山东刻书概况。  承接明代的刻书发展趋势,清代山东刻书达到了极盛,刻书数量近4000种。本文以版刻特点,将清代划分为三期,顺治至乾隆四朝为清前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为清中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为清後期。此三期为本文的第二、三、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清前期,政治上逐步稳定,经济上渐趋繁荣,出现了康乾盛世。清代学术也经历了由清初的明达体用到清中叶的乾嘉学术两个时期。特别在乾嘉时期,山东以经学为中坚,视小学为门迳,形成了大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考据训诂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山东刻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清前期的山东家刻最为丰富,有737种.各府中,以济南府刻书最多,青州府次之,兖州府居第三,主要为孔氏刻书,出现了孔贞碹、孔尚任、孔继涵、孔继汾等重要刻书人物。登州府刻书仅37种,是青州府的五分之一,与清初此地的于七起义有关,加之海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数量。在刻书内容上,集部书有462种,占百分之六十三,盖系王士祯主盟全国诗坛所致。史部、子部、经部大体相当。经部书以兖州府所刻最多,与孔继涵、孔广森、孔广林的经学研究成果不无关系。在时间分布上,康熙270种,年平均刻书4种,乾隆358种,年平均刻书6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期的社会稳定形势。  清前期最明显的刻书特点是出现了诸多刻书大家,亦出现了诸多的刻书家族。如新城王氏、曲阜孔氏、德州卢氏、益都李文藻、安邱张氏、济南朱氏、德州田氏、益都赵氏、益都孙氏、寿光安氏、淄川高氏、安邱曹氏、诸城丁氏、德平葛氏、莱阳宋氏、莱阳左氏、高密单氏、胶州法氏,遗有淄川唐梦賫、潍县韩梦周,不仅刻书数量大,而且各有特点。这些世家大族刻书成为清前期私家刻书的主体,而王士稹、赵执信、田雯、朱缃的刻书对诗坛的贡献,孔尚任刻书对戏曲的贡献,赵起杲刻书对小说的贡献,以及卢见曾、李文藻刻书对汉学发展的贡献,都是此期山东刻书最值称颂的地方。  山东清前期的官刻书,在数量上亦不少,有50余种,其中,省级衙门刻书12种,地方官刻书仅7种,另有书院刻书7种。坊铺刻书有聊城“四大书庄”相继开业。寺庙刻书有泰山普照寺、青州法庆寺等。  清中期,政府在政治、经济上处於非常困难的境地。山东也不能得免。但在学术上,延续乾隆时的盛况,山东此三朝的经学、小学尤其是金石学极为兴盛。家刻共734种,与前期相较,刻书大家明显减少,仅聊城杨氏、福山王氏、曲阜孔氏、章邱马氏、李氏、安邱王筠、诸城刘喜海、日照许瀚、淄川王培荀、德州李氏、邱县刘大观、栖霞郝氏、牟氏、海阳赵氏、潍县郭氏、宁阳黄恩彤,但在刻书的个人分布及地区分布上,则更具广泛性。刻书两种以上五种以下的所在多有,成为清中期各地刻书的主体。此期的登州府家刻有赶超济南府之势,与其经济发展及海运开通有极大关系。而泰安的数量最少,与乾隆时发生在此地的两大文字狱案有直接的关系。此期家刻在内容分布上,经部数量有较大提高,占到整个刻书量的百分之二十,以登州府和东昌府为多,说明清中期的胶东是山东经学发展的重镇,出现了以刻经书为主的栖霞郝氏、牟氏,福山王德瑛、王祖源,黄县丁氏等。在朝代分布上,道光的年平均刻书量为14种,说明此时的山东受外界的干扰少,经学得到了稳定的发展,“济南诗派”的诗歌创作一派繁荣。  清中期的官刻不发达,数量虽然较前期为少,但在机构的层次与内容的多样化上,则较前期有特色。刻书的机构不仅有省级衙门,遗有地方衙门。省级衙门刻书不仅有布政司、按察司、提督学政、都转运司,还有巡抚官署。内容上不仅关注国计民生,如赋役,如河道,如盐法,如救灾,如农业,在文化上的需求更强烈一些。  清中期的山东坊刻发展迅速,出现了烟台成文信、周村有三益堂、济南会文斋等着名坊铺。  清後期,自太平天国失败,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形成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之後,虽然社会动荡,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但中国学术因对西学的接受,呈现一派新气象,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随着各地官书局的陆续创办,山东官书局也於同治八年成立,成为清後期山东官刻书的主要机构。山东书局共刻书70余种,虽与其他书局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内容上,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其中,翻刻内府本是其重要内容。山东书局刻书关注地方文献,重版本,精校勘。被公认为校勘精审的本子有《十三经读本附校勘记》和《资治通监纲目四编合刻》。  除了山东书局,山东的教育机构刻书亦复不少,如尚志书院刻书35种,其内容更注重学术性。清末实行新政,山东大学堂为了便於教学,刊印了不少课本,虽为新式教育,但所刻内容迢以传统国学为主。  清後期的山东官刻,数量上大幅增加。还有省级衙门刻书17种和地方官衙刻书10种。  清後期的家刻共593种,数量上不及前期和中期,但年均刻书量约在12种,比前期、中期要高。在前、中期稳定发展的莱州府位居第二位,登州府亦与莱州府、济南府相坪。而在清前期占尽风头的青州府刻书却急速下降,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在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开始明显。在刻书内容上,子部书较前期和中期有较大增长,约占总刻书量的百分之二十一,原因是胶州的儒学类书籍较多,蓬莱、黄县的善书和医书较多。在朝代分布上,光绪一朝刻书最多,年刻书量在13种,是刻书业发展到晚期的“回光返照”。  清後期的家刻还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除了本土的刻书家族如海丰吴氏、福山王氏、黄县丁氏、荣成孙氏、潍县郭氏、日照丁氏、利津李氏、济宁孙氏、诸城尹彭寿外,流寓山东或在山东为官者刻书亦夥,如太湖张承燮、河南扶沟柳堂、山阴陈锦、归安丁彦臣、桐城方敦吉、闽县龚易图等,体现了清後期山东刻书与各地刻书的融合与交流。  山东清後期的坊刻,在坊铺和刻书数量上,均较清前期和中期有大幅增加。济南府坊铺有近30家,东昌府坊铺达24家。随着烟台的开埠,清後期的烟台坊刻最为兴盛。莱州府、青州府、沂州府、曹州府、济宁的坊铺亦有相当数量。总的来说,清後期的山东坊铺已达97家,与江苏整个清代坊铺202家相较,已不相上下。  清後期的宗教机构刻书最为丰富。其中寺庙刻书6种,道观刻书3种,教堂刻书最多,有7种,大多集中在青州与烟台两地,反映了晚清宗教在山东的渗透。民间团体刻书亦有发展,以慈善组织为多,所刻以医籍、善书为主。  本文的第五章《清代山东刻书的余波》,讨论在清代山东刻书日趋没落的情况下,民国山东刻书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并延续着这一传统的印刷技艺,产生了诸多艺术精品。  民国时期山东的私家刻书主要内容还是诗文集,经部书有日照丁以此《毛诗正韵》;史部有胶州柯昌济的《殷虚书契补释》,许鸿磐撰《方舆考证》,高唐田士懿所刻三种有关金石学的着述;子部书中,乐镜宇创办的济南宏济堂药店刻有《宏济堂药目》,最珍稀者当为长山养正堂刻《续学统》。  这一时期受石印、铅印、珂罗版印书的冲击,传统的雕版印刷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官刻书由於动荡的社会状况而刊刻极少,坊刻是新技术的最先受益者,故以雕版印刷的坊铺寥若辰星。宗教机构刻书,最着名者当属济南万国道德会。慈善机构刻书数量亦较清末大为减少。但此期遗是产生了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名品,如滕县生克昭北平法源寺刻《[民国]续滕县志》五卷和《滕县生氏族谱》四卷,非常精美,是民国山东刻书的代表之作。最有名的是张宗昌丽忍堂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和《重刻武经七书》,兼具版本、艺术、文献等多重价值。这与当时崇尚精审、雕摩精细的刻书风尚有关。二书由陶湘经营,沿其精美一路,为山东刻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文的第六章,在前五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清代山东刻书的特色,即刻书数量庞大,地域分布广泛,刻书品类丰富,经学、小学、金石、文学见长,以家大族刻书为主。对於清代山东刻书的社会意义,除了保存山东文献、促进书籍流通之外,着重探讨了刻书对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全国刻书风气的影响。同时,刻书保存了大量的刻书史料,对社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清代山东刻书与江南刻书比较,亦有不足,如刊刻丛书不发达,高层次的出版物少,而这正是山东未能成为清代刻书中心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译文》是鲁迅等人为了将更多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介绍进中国而创办的杂志,为中国的进步青年了解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平台,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的道路。鲁迅不
摘 要 动画时一种“夸张”的艺术,在动画创作中,夸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运用无所不在,从故事剧本到人物造型,以及角色的表演,无一不需要夸张的处理手法。本文将从情节、造型、动作等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动画中的夸张变形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 夸张 变形 情节 造型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动画被称为赋予生命的艺术,其本质是创造性的塑造各种造型并赋予各种形象及符号生命力。它的主要功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女性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以“受难者”的形象出现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她们不是作为一类社会群体而存在,而是被当作“附属品”,被分散退却
期刊
利用微弧氧化装置在硅酸盐体系中对ZM5镁合金进行了微弧氧化表面改性处理。采用XRD及SEM分析了ZM5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形貌、组成和结构,并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硬度以及干
疾病作为生命中的消极面,在古代小说中的描写中不仅表现为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也体现了一种对生命整体的思考。除了具有叙事的艺术功能外,还有宗教、道德、政治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是发生在苏北农村一个真实的故事。村支书三次辞职,村民三次将他请了回来。这三辞三请之间,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你的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有你。 This is a real story t
在多数人的眼中,写出田园牧歌般乡土小说的废名也像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而本文通过对废名生平考察和作品的细读,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梳理他入世思想的脉络,分析
组织部门在履行党管人才职能中应做好哪些工作?笔者认为——一是当好调研员,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人才的“孵化器”。着眼全面发展,开展战略性调研,制定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可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