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索的新起点。环境公益诉讼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环境公共利益就是环境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而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如果不从法律上加以界定,则容易导致社会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分析古今中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研究认识,从受益主体、评判主体、利益内容等不同方面,为从法律上界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提供判断原则。作为环境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即环境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如利益内容的环境性及自然人独享性。明确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环境公益诉讼构建中应当保护的利益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恶化、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探索越来越多,但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诉讼模式,在我国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民事诉讼法》出台以前,我国没有任何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法律规定的缺失使得环境公益诉讼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而在已有的环境公益诉讼探索中,有很多案件只是针对污染受害者的人身、财产权益的救济,忽略了对环境损害本身的救济,背离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目的。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是法律认可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始,但作为一条原则性的规定还不足以改变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还需不断完善。以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为视角,紧紧围绕环境公益诉讼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才能牢牢把握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方向。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首先要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界定,以法律的形式界定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体系构成。其次,适当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以最大化的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再者,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应予以扩大并进行适当限制,赋予各类主体诉讼权利并使权利行之有序。最后,优化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设置,以更有利于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
其他文献
党中央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归根到底是贴近事实 ,贴近真正的信息源。无论从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视角 ,还是现实传播的全过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各自的特征,但沉淀在建筑深层次内的文化内涵是不变的。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对旧有经典事物的继承,使人们尝试着把传统融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把对古老文化
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消痈排脓等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肺痈、肠痈及白浊、遗精、水肿等疾病。作为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方方面面的政策,其中多数都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更,随之,城市的细胞——社区也成为政策触角的末梢,在政策的大环境下,发生了种种变化。首先,传统结构的逐步瓦解,产
本文在分析国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家所起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家能力结构的动态变化,提出了关于中国企业家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胜任力模型。
当今中国,公众对美丽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这使得基于不可再生资源生产,不易降解,且陷于增塑剂风波的传统塑料保鲜膜饱受人们的质疑。因此,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这位卓越的总统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故事,《西奥多·罗斯福的荒原岁月》(Theodore Roosevelt in th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从私权保障的视野看,《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虽然朱光潜著述中几乎没有提及"日丹诺夫"这个名字,但日丹诺夫主义与朱光潜的关系是考察1949年后朱光潜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两者关系的历程宛如一出多幕剧,朱光潜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