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系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晚清开始,新旧思想驳杂,中西文化冲突强烈,在传统思想与现代文明交织的多元价值社会里,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之所以激进而又坚定地站在了新文学的阵营里,与他们的知识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系统是新文学发生的主体性因素,是主体创造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本论文从五四新文学先驱者多元化的知识类型、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的现代性转变、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对其思想与文学创作的作用、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信念系统、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信念与知识的个案研究共五个章节展开论述,从现代知识学的角度探讨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系统的基本面貌,以揭示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系统与新文学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与信念之间的关系。绪论部分首先阐明本论文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方法,本文选题符合文学生产的逻辑,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倾向于实用主义的研究方法;其次,界定“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五四新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信念、知识系统等相关概念,本文所说的“五四新文学先驱者”是《新青年》上首倡五四新文学的“先生一代”,通过借鉴哲学上对知识、信念等的阐释,理清有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最后,全面梳理关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知识与信念的整体性研究,关于五四新文学家的知识的群体性研究,关于鲁迅的知识与信念的个案研究,从而掌握目前学界在相应领域的研究现状,从已有的学术成果中探寻本论文的拓展空间与路径,至今,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系统尚缺乏系统性的专题研究。通过绪论部分的阐述,形成本论文得以开展和完成的思路和最终旨意。第一章以读书求学时期为中心研究五四新文学先驱者多元化的知识类型,因为读书求学期是先驱者系统而专门地学习知识的阶段,他们在求学期就已经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类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经验知识。首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先驱者积累得最饱满的知识类型,贯穿于先驱者的整个读书经历中,在家庭启蒙教育期他们汲取的基础蒙学知识包括蒙学、儒学、历史与民间文艺知识,在私塾求学期他们学习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正学”,也看了许多“异端”、“闲书”,在国内新式学堂学习期他们兼采旧学与新学,在海外留学期他们接受了中外文学、政治、语言等知识。其次,先驱者在国内新式学堂、海外学校学习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既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性的知识,也有造船学、地质学、矿物学、熔炼学、西医学、农学等更加专业的知识,起初他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又逐渐失去了兴趣,没有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最后先驱者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他们对时事国情、自然风物、民间文艺等有了更真实深刻的了解。从知识类型的递进上看,先驱者的知识类型经历了从仅有中国传统知识到兼有中国传统知识的变化过程。第二章阐述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的现代性转变。与清代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知识相比,先驱者的知识发生了现代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具体体现在先驱者的知识的现代属性上。首先,在清代科举制度、八股文、私塾教育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读书人只有以儒家道德学说为主的道德知识。科举考试与封建官僚制度关系密切,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里,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中,是国家为传统读书人设置的“正路”,私塾成了为科举考试培养应试人才的主要场所,科举考试、作八股文所需的四书五经等成了传统读书人主要学习的内容。这就导致传统读书人只有道德知识,缺乏科学知识,知识单一、陈旧,而且,封建统治者赋予读书人的知识特殊的用途,把知识与权力、学术与政治捆绑,阻碍了知识、学术的健康发展。其次,与传统读书人相比,先驱者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转变,他们的知识具有一系列的现代属性。先驱者在新式学堂和海外学校学习的知识具有鲜明的学科性、专业性的特征;自求学以来,他们注重汲取多元性、综合性的知识,他们的知识系统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征;他们注意通过新式报刊、书籍等学习时下的新知识,体现了他们的知识的及时性;他们学习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或文学、政治等知识,都非常注重这类知识本身的实用价值,注意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强调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他们的知识的价值性与实践性。第三章按照不同的知识类型,阐述它们对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先驱者的知识既能为他们的文学创作直接提供素材,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的风格,也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首先,先驱者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具有了强烈的科学精神。他们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国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强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使用各自的专业术语,尊重事实,生物学、进化论知识使他们以进化的观念看待社会、文学等问题,科学知识还让鲁迅拥有了辩证性、反对封建迷信的科学思想。其次,先驱者非常看重经验、经验知识在作家创作、引起读者共鸣等方面的作用,周氏兄弟对儿时饮食习惯等生活经验的书写,沈尹默、刘半农对底层生活的书写等,都离不开经验知识的作用,经验知识从根本上保证了他们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丰富性。他们把经验知识与科学知识结合,使他们在看待社会问题时,思想更加尖锐与严谨。最后,先驱者多元性的知识促成了他们对传统道德、传统观念的反叛,他们批判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性的扼杀、充当愚君与愚民的工具,抨击传统专制下大众的盲从、奴性心理;多元性的知识加速了他们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他们努力争取个人独立、自由等的权利,提倡张扬个性,肯定自我的创新能力;多元性的知识使他们拥有了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性的胸襟。先驱者的知识对其形塑自身具有重要作用。第四章探讨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信念问题,信念是现代知识学的核心概念,从现代知识学的角度研究先驱者的知识,就必须科学地阐释他们的信念。首先,我们将对先驱者的信念的类型、属性、作用进行整体论述。先驱者的信念可以分成真信念、假信念,肯定性信念、否定性信念,原型信念、模型信念、德性信念等类型;不同的信念其属性也不相同,像原型信念具有自明性、牢固性、个人性等属性,模型信念则有理论性、逻辑性、个人性等属性;先驱者的信念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它能强化主体的认识,是获取新知识的中介,连接知识与实践行为的桥梁,其消极影响既指错误的信念直接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指信念的保守性和普遍信念的制约作用。其次,重点阐释先驱者关于文学的模型信念。先驱者对文学与时代环境、现实人生的关系,持肯定性的信念,他们认为文学是特定时代、环境影响下的产物,文学能够反映时代、社会现象,文学要切近现实人生;他们认为文学应该真实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应该满足读者阅读、审美的需要,因此他们主张使用白话,使书面语与口头语相接近,发出本时代人的真实的声音;他们抨击古代文学中荒谬、害人的思想,和文体、标点等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先驱者的信念受他们积累的中外文学知识的影响,也是他们接受或否定中外文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第五章以鲁迅、陈独秀为例,对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信念及知识进行个案考察。首先,阐述鲁迅关于语言、图画艺术、汉字、医学方面的信念。鲁迅关于语言的信念与现实的使用需要有关,他不赞同一味保古,也反对全盘西化,只要有利于实际表达的需要,文言、外来新词语、外来语法等都可以取用,他希望用世界语来促进世界范围内知识、思想的交流。鲁迅关于图画艺术的信念与其实际功用有关,他认为绣像、连环图画、木刻版画等有助于识字启蒙,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丰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图画还影响了他简洁直白的文风,他尤其看重图画在儿童启蒙教育上的作用。鲁迅对汉字持否定性的信念,废除汉字属于没有对汉字形成全面认识的错误信念。他也否定中医,对西医的信念则经历了从相信到怀疑的变化。其次,阐述陈独秀早期爱国主义的信念及相关知识。1917年以前陈独秀的爱国主义信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爱国忠君反帝的信念,近代国家与救亡图存的信念,民主主义信念。《扬子江形势论略》最早集中体现了陈独秀的爱国主义信念,这时期的信念主要受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知识教育、经验知识的影响,以历史、地理、军事、政治、文学等多种知识为依托。在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学、国家学知识后,他改变了忠君的信念,视土地、人民、主权为国家的核心。更系统、深入地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科学知识以后,陈独秀的爱国主义信念有了民主主义的内涵。通过个案分析,充分展现先驱者知识与信念的个体差异,同时,展示他们的信念动态变化的过程。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概述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知识系统的独特性与价值。概言之,本文既对五四新文学先驱者成长的时代背景、教育文化环境做整体的考察与观照,也对他们的知识、信念、文学创作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将“以时而论”与“以人而论”、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与传统读书人、学衡派、当代知识分子等的比较中,充分挖掘先驱者的知识系统与思想的特殊之处。本文尽量还原先驱者读书学习与创作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对他们的知识系统形成比较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笔者还将充分借鉴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先驱者的知识系统与新文学的关系进行综合探讨,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解读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快速有效的雷达波形识别是电子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电子侦察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对抗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并且随着以低截获概率雷达为代表的各种新体制雷达不断装备应用,使得在低信噪比条件下雷达信号的分选与识别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研究了强背景噪声下的雷达波形识别问题,重点对雷达侦察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噪声信号采用加性高斯白噪声进
学位
《共产党宣言》在为无产阶级指明消灭资产阶级的革命方向和实践路径的同时,也绘就了未来美好生活的画卷并提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党的初心与使命。《共产党宣言》中对美好生活观的阐释内在的包含三重维度:基础维度,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保障;主体维度,要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美好生活;目标维度,最终的美好生活要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步
期刊
科学文献是科研工作者分享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过程,而引文则是关联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科学工作者通过引文表达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认同,提供原始知识源,获得同行支持,还能在其中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这些想法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学术资源,科学引文的情感分析旨在了解作者对科学引文的想法和意见。科学文献中的引文情感,通常被认为是中性的,要么是客观地描述了一种算法或方法,要么是被用于支持事实或陈述。这可能是作者为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机械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成为一种趋势,微机电系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微机电系统主要由压电驱动器,电磁驱动器,电热驱动器和静电驱动器等核心驱动部件组成。然而,这些驱动设备往往离不开复杂的能量转换和传动系统,给设备整体的微型化带来很多困难。近年来,光致形变效应,即光致非热效应引起的形状变化,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传统机电致动器/传感器的替代解决方案。它具有光能直接转化为机械
学位
随着化石能源的快速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空间分散等缺点,因此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存储就成为全世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其中,探索安全高效的电解水制氢能量转化技术和锂离子电池能量存储技术成为全球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存在活性低、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本论文以地球储
学位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度量经济系统不可预测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吸引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宏观层面,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可改变政策执行效果,影响产出、投资、消费等多个方面;微观层面,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和家庭资产配置。因此,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对宏观金融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需首要解决如何测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问题。关于
学位
在气候问题日益显著的当下,碳减排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出庄严的承诺,显示出了坚定的减排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方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减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考虑到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显著差异,基于
学位
控制图作为统计过程控制领域最重要的方法,在工业生产、疾病防治、地质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受限于历史样本容量大小、理论研究基础和计算复杂度等因素,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图研究通常基于固定的历史样本观测和固定的参数估计来开展。而随着工业大数据理念的跟进、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提升,待监控的数据流普遍呈现“形式复杂化”、“特征动态化”等样态。“固定化”设计的控制图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生产领域的监控需求,
学位
基于学习者为满足取得佳绩的期望和需求而调动情绪的倾向和学习者所认同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差异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往后的深入学习,有必要理清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技巧是学生实现目标的工具,也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Derry,1990 and Schnotz,1994)。而语言学习策略是综合目标语言、学习者自身特点和其他方法的较为宽泛的概念(Ehrman,Leaver,and Oxfo
学位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生物技术等各项重大技术几乎在全球各个领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巨变,驱动着社会诸领域发生根本的变革。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全方位渗透激发了人们对未来学校的无限想象,更引发人们对未来学校的关注与热议。自从微软公司资助的“未来学校”在费城播下种子之后,以未来学校命名的会议、项目、计划迅速向全球蔓延开来,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信息技术“重建”学校教育的行动。在此背景下,未来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