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润滑Cu/Cu-MoS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航天、空间技术及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一些特殊服役条件下的耐磨性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显示出独特的减摩特性。因此,开发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且能在苛刻工况条件下工作的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Cu/Cu-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该材料由铜层和Cu-MoS2表面耐磨层组成。将Cu粉和加入MoS2的合金粉末通过烧结得到两端性能不同的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使得材料既具备高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这类材料优于一般复合材料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的特殊性——存在过渡界面。过渡层的存在使得材料两端的成分互相渗透,达到良好的界面结合,并且发挥两端特有的性能优势。本论文分别采用冷等静压-烧结和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Cu/Cu-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物相及性能,并进行真空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探讨了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减摩特性及磨损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冷等静压-烧结工艺能够制备出界面结合良好的Cu/Cu-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之间没有发生突变,有过渡层存在。当MoS2含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硬度与导电率有良好的配合,硬度可达126.5HBW,导电率40.55MS.m-1。2.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导电率逐渐降低,硬度则随着含量增加而升高。当MoS2含量由2%增加至6%时,密度降低2.77%,导电率降低31.9%,硬度提高42.97%。同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30.9%,断裂机制由完全韧性断裂向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混合转变。3.烧结过程中,MoS2部分发生反应,耐磨层的产物为复杂的铜硫钼化合物,铜的硫化物和单质Mo。随着MoS2含量的变化,铜硫钼化合物及铜的硫化物规律性的发生改变,由单一的Cu1.84Mo6S8向多种形式的Cu1.84Mo6S8、Cu5.4Mo18S24、Cu2S和Cu31S16转变。4.与冷等静压-烧结工艺相比,经高能球磨40h后,真空热压后复合材料耐磨层的硬度有很大提高,导电率差别不大,硬度可达148.6HBW,导电率可达40.25MS.m-1。5.通过高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可以发现:当温度升高时,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润滑膜更易形成并发挥减摩作用。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不同温度下由不同的磨损机制占主导作用。综上,经高能球磨40h后,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的Cu/Cu-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硬度和导电性能很好配合,基底材料与耐磨层结合良好,并且在真空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
其他文献
经济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境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也会从客观上影响环境质量。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给环境带
四溴双酚A(TBBPA)和多溴联苯醚(PBDEs)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的溴代阻燃剂,这些化合物本身及其在生物体代谢后产物的危害性使之成为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论文围绕
江南古城镇江有句饮食谚语:“春吃菜花甲鱼、秋吃桂花甲鱼.”“人间四月天”,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当令传统美味也相继上市.人们尝鲜了镇江美食刀鱼、鲥鱼、鮰鱼、河豚等
期刊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落实是实现学生高素质培养的重要前提,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
进入伏天,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大家的食欲随之下降.吃不好,身体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生活和工作自然受到影响.推荐大家喝点“消暑粥”,补充营养,还能帮你对抗炎热
期刊
本文采用环境模拟试验、加速腐蚀试验、表面形貌分析、电化学方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镀层镀锌钝化板在各种腐蚀环境中的耐蚀性,观察了不同镀层镀锌钝化板的表面形貌,对不同镀层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笔者运用“言文共生”理念,初中文言文教学课例,从“教师精准备课”“学生兴趣培养”“师生素养提升”几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腐植酸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大分子化合物,在化工、农业及制药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分析腐植酸,选择可降解腐植酸的微生物,重点研究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作用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