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双离子通道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分离是膜处理工艺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离子选择性及渗透率,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3-(脲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UPTS)为功能性材料,PVA和PVDF为基体制备具有Na+、Cl-选择性的双离子通道膜,并成功将氧化石墨烯(GO)交联到膜表面制备出GO双离子通道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导率、渗透率、电流电压曲线、离子电阻率对双离子通道膜及GO双离子通道膜进行相关表征及性能测试,研究了双离子通道膜及GO双离子通道膜对Na+、Cl-的分离效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3-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苯环和脲基自组装制备得到可形成离子通道的功能性材料3-(脲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红外光谱对材料的特征峰进行分析验证,表明UPTS基团与目标基团一致。(2)以1wt%UPTS为功能性材料,PVA、PVDF为基体制备双离子通道膜,通过混合离子溶液的静态渗透试验,以电导率分析表征膜对离子的选择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离子通道膜对Ca2+、Mg2+没有选择性,同时PVDF和PVA混合基体制备的离子通道膜(编号M3)在25h内对含Na+、K+、Li+的混合离子溶液的离子传输率最高,达到800μs/cm左右,其中Na+、K+、Li+渗透率之比为47:33:25,同时编号为M3的膜的离子电阻率最低,数值为605.0Ω·m。(3)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控功能性材料UPTS的浓度分别为1wt%、2wt%、3wt%,制备双离子通道膜,通过静态渗透试验研究了UPTS浓度对膜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随着UPTS含量的升高,膜表面的结晶体结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同时电导率也呈现相同趋势。2wt%UPTS浓度的双离子通道膜(编号为M6)在25h的静态渗透试验中,对于含Na+、K+、Li+的混合离子溶液的离子电导率达到了1300μs/cm左右,Na+、K+、Li+渗透率之比为100:31:33;Cl-、SO42-混合溶液电导率达到了530μs/cm左右,Cl-、SO42-渗透率之比为15:7,编号为M6的膜离子电阻率为499.5Ω·m。(4)进一步研究了离子泵在离子传输中的作用,通过在反应器中加入直流电源,利用电势梯度推动离子在通道中的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通电后35h内编号为M6的膜Na+、K+、Li+混合溶液经膜渗透后溶液电导率增长了五倍左右,达到了9900μs/cm左右,Cl-、SO42-混合溶液经膜渗透后溶液电导率达到了8600μs/cm左右,但离子渗透率之比无较大变化。(5)通过涂覆协同化学交联的方法将3wt%、6wt%、9wt%浓度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交联到双离子通道膜表面制备出GO双离子通道膜,编号分别为:M6-1、M6-2、M6-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随着GO浓度升高,纳米片抢占结合位点程度越深,纳米片堆叠越杂乱无序。通过混合溶液静态渗透试验对GO双离子通道膜进行性能测试,在35h时,编号为M6-2的膜对混合离子溶液静态渗透电导率最高,Na+、K+、Li+混合溶液经膜渗透后溶液电导率达到了1405μs/cm左右;Cl-、SO42-混合溶液经膜渗透后溶液电导率达到了581μs/cm左右;而编号为M6-3的膜的离子渗透率最高,Na+、K+、Li+渗透率之比提高为190:11:19;Cl-、SO42-渗透率之比为51:7;测试发现,与编号为M6-1和M6-2的膜相比,编号为M6-3的膜的离子电阻率也最小,为314.9Ω·m。加入电势梯度后,相同时间内编号为M6-2的膜对Na+、K+、Li+混合溶液经膜渗透后溶液电导率仍最高达到了12000μs/cm左右;对Cl-、SO42-混合溶液经膜渗透后溶液电导率达到了9400μs/cm左右;编号为M6-3的膜的离子渗透率最高,Na+、K+、Li+渗透率之比为204:4:6;Cl-、SO42-渗透率之比为231:5。
其他文献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光电转换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其中载流子(电子或空穴)被光激发并在半导体内部与表面、半导体与半导体之间、半导体表面位点与结合分子之间以及半导体与电解质界面之间转移发生电荷密度的变化,从而将体系的分析识别部分与具备光电化学响应基底部分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转化为电信号。光电化学传感分析体系凭借不同的能量形式来进行激发与检测过程,光激发光活性物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
学位
粮食问题是历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一般的农民家庭都可称为“粮户”。作为国家粮食的主要供应者,粮户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粮户的粮食生产、消费、储存、缴纳赋税等行为,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抗战时期,川陕地区作为战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经济支柱。尤其是1937-1940年,在日军不断进攻下,大量国土沦陷,使得国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生物分析技术发展起来的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策略,兼具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对生物分子损伤小、以及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在食品检测、环境保护和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纸纤维因其本身具有独特的生物兼容性,易于功能化及易折叠等特质,而被选作构筑各种传感器的基底。至此,纸基生物传感器随之应运而生,并为多种疾病的精准检测提供了新的
学位
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青铜盂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后逐渐衰落。文章以所收集的商周青铜盂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统计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对其形制演变、艺术造型、出土情境、区域特征、起源与流向进行整理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探讨了选题缘由与意义,其次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总结了前人对青铜盂的研究,最后阐明了研究方法与目标,界定了青铜盂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
学位
本文是对1881年至1948年阿根廷犹太移民问题所做的一项专题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了犹太人移民阿根廷的主要原因。犹太人移民阿根廷的内因是欧洲反犹主义运动兴起,特别是沙皇俄国的反犹运动与纳粹德国屠犹;外因是阿根廷鼓励移民的政策与犹太垦殖协会的支持帮助。1881年至1948年,大约27万犹太人在犹太垦殖协会的帮助下或通过自发移民到达阿根廷,其中主要是东欧犹太人。第二章论述了阿根廷犹太移民
学位
湖石是中国古代园林中重要的陈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赏石者内心思想的外化表现。湖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形貌怪异俊秀,姿态万千,周身多有孔洞遍布。学界已关注到唐宋时期湖石的赏玩及流行情况,但湖石流行的原因以及思想本源出之何处,还有一定的研究空白可待着手。本文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厘清湖石形象的变化轨迹,进而探讨湖石折射出的思想、政治、文化流变。第一章整理先秦两汉的山岳崇拜思想,结合文献与实物
学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的大量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在全球的发病率迅速上升。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大量推广,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故真菌药物的发展备受人们重视。泊沙康唑自上市以来,因其广谱、高效和低毒的特点,一直作为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线用药,也受到全球各大医药公司和科研院所的青睐,泊沙康唑中间体及产物的合成工艺研究成为现
学位
秦安之名,始于宋金。早在七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伏羲、女娲氏族的先民居此之证,是羲皇故里,华夏文明的源头。生活在这座文化古城的人民自古喜好音乐,擅长诗词,至今在秦安流传着一种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传统弹唱艺术——秦安小曲。目前对秦安小曲的研究以鸟瞰式的宏观概述,曲目及曲牌的收集、汇编为主。本文在文献研读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音乐形态分析法探讨秦安小曲的主体曲牌[越调]之稳态特征。全文共分上下两篇。
学位
在敦煌石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西夏时期的山水画显得颇为特殊。在西夏早期,壁画中的山水图像仍然延续晚唐以来的陈旧风格,固步自封十分呆板。然而到西夏晚期,洞窟内的山水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式山水突然出现,中原地区的全新画法也开始应用于山水画的创作当中。这批新式山水无论从绘画技巧、空间占比抑或画面表现力上,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征,为敦煌石窟山水画的发展书写了崭新篇章。敦煌石窟山水画面貌的改变,显然是
学位
“生态文明时代”的建设背景之下,生态美学概念的提出正是以生态观念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审美意识,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生命关联。在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长期以来的游牧聚落形式直接反映在其音乐表现之中,是人体感官对于大自然的直接体验。在吉尔吉斯斯坦灿烂的音乐文化中,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共生,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性特征。在本文的绪论部分,笔者简要概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进一步对“吉尔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