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吉鲁(HenryA.Giroux,1943-),美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文化研究学者,批判教育学的领军人物。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逐渐兴起了文化研究思潮。这里的“文化研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研究,它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当代文化、大众文化、边缘文化和亚文化,以及文化与权力的关系,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甚至是反学科的态度和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研究开始在美国成为一门显学。也就是在此时,吉鲁开始在他的批判教育学中引入文化研究理论。
吉鲁认为在教育领域中存在丰富的文化研究的空间,但这一空间却被学者们所忽略。在吉鲁的论述中,大众文化是一种愉悦和意义的教育学,它塑造着学生的身份,影响着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对未来的憧憬。他认为各种音频、视频的大众文化作品隐含着一种“表征教育学”,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机制,塑造着他们的身份观念。教育并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中和教室里。“二十世纪的教育者再也不仅仅是公立学校系统中兢兢业业的教师们”。吉鲁还从文化研究中文化政治的视角对学校教育的企业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在美国学术界,无论是保守派、自由派,抑或是正统左派,都对以吉鲁为代表的进步学者所坚持的文化政治观念展开过猛烈的攻击。他们贬低大众文化,反对把文化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进行讨论。他们认为学校与教育都应是“纯洁的”,是与“政治”不相关联的。吉鲁坚持文化与政治的合理关联,文化与权力的必然关系。
吉鲁文化研究思想对我们教育研究最大的启示是来自于方法论层面上的;也就是说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研究复杂的教育现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吉鲁文化研究思想的具体研究成果也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启示: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而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批判性的公民,为民主社会做准备,这也正遵循了他批判教育学的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