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e散射对气泡塌缩速度的测量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泡声致发光自从在实验室中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充分除气水介质中的单个气泡能够在声波形成的驻波声场作用下,稳定的悬浮在此声场的波腹处,并严格的跟随着声波周期进行膨胀,压缩,然后发光等一系列的循环反复的周期性运动,这一现象被称为单泡声致发光现象。在单泡声致发光中周期为数十微秒量级的声波严格控制着气泡发出数十皮秒量级的可见光,时间压缩5-6个数量级;气泡的大小在亚微米级别与数十微米之间变化,其体积变化可达6个数量级,其内部能量密度的提升可达11-12个数量级,这种惊人的能量密度提升尺度将导致发光时气泡内部的温度,压强和密度都将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因此,对单泡声致发光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在针对单泡声致发光的研究中,气泡的塌缩速度对气泡内部能量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想要通过Mie散射实验来测量单泡声致发光实验中气泡半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R(t)曲线),并据此对气泡的塌缩速度进行计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MATLAB进行Mie散射最优散射角、接收张角的理论分析。计算不同散射角下的Mie散射相对散射光强,发现散射角为80°时,Lobe cluster(LC)现象影响最小,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平方的关系可近似为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增大接收张角来解决单色平行光的相干性导致的相对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存在一对多关系的问题。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最优散射角为80°时,接收张角≥5°适合于Mie散射实验的测量。(2)根据Mie散射理论的计算结果和Mie散射的校准原理,搭建了一套用于测量单泡声致发光气泡R(t)曲线的Mie散射测量和Mie散射校准的实验装置平台。Mie散射测量平台主要用来采集单泡实时散射光强。Mie散射校准的实验平台主要作用是用来拍摄气泡最大时的绝对半径。(3)对影响单泡声致发光的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确定单泡声致发光实验最优参数。确定了球形谐振腔外径为105mm的声驱动频率最佳频率为15.74KHz,并可实现稳定的单泡声致发光现象1小时以上。(4)基于Mie散射实验平台对最优单泡声致发光实验参数下的气泡R(t)曲线进行测量,并对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基于频谱分析,对Mie散射测量数据进行频域滤波处理获得信噪比较高的Mie散射信号;利用Mie散射校准实验平台的气泡成像装置获得气泡图像和参考标尺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获得气泡绝对最大半径实验数据;基于Mie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反演得到气泡的R(t)曲线,再通过对R(t)曲线进行微分求导得出气泡的塌缩速度。重复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气泡最大塌缩速度在100 m/s左右。构建气泡动力学理论模型,对测量的气泡R(t)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气泡塌缩速度的理论估计,约为:1900m/s。气泡塌缩速度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估计值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可能在于(1)实验设备采集信号的能力不够强和设备本底噪声较高造成;(2)用于采集Mie散射光强的光电倍增管上升沿时间为2.2 ns,无法采集气泡塌缩时的超快过程;(3)在气泡塌缩末期,气泡内部物质演化导致泡内物质折射率显著变化,导致空气泡的Mie散射模型不适用。本研究进行了基于Mie散射实验方法测量声致发光气泡塌缩速度的尝试,初步获得了气泡塌缩速度的实验估计。但是基于本方法测量得到的气泡塌缩实验值与气泡动力学方程理论估计值存在较大差异。由实验测量直接获得气泡塌缩速度所需的仪器代价较高,因此,基于实验观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是获得气泡塌缩速度估计的更优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1.动态监测从HBx感染到肝癌发展进程中,小鼠肝细胞miR-544-3p的表达;2.探究miR-544-3p通过调控Arf6/Akt-mTOR信号轴参与HBx促癌的过程;3.进一步探讨HBx促进小鼠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为HBx致癌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为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标志物。方法1.通过向KM小鼠肝门静脉注射HBx-EGFP-14-19细胞,构建可稳定长期表达HBx的动
学位
本文由4(3H)-喹唑啉酮的合成及腈化合物的合成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咪唑盐酸盐促进的4(3H)-喹唑啉酮的合成4(3H)-喹唑啉酮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碱及其他有机分子中,且含有该骨架的结构也显示出了多种生理活性,使得其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近年来,药物合成工作者也报道了多种合成4(3H)-喹唑啉酮的新方法,在前人及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咪
学位
背景及目的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不仅会进一步降低CK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促进CKD进展,而且会增加患者输血、住院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
学位
有机硼化合物,特别是硼酸与频那醇或新戊二醇酯[R-B(PIN)或RB(NEOP)]构建的化合物,因其易操作、高效、低毒、官能团相容性高等优点,被认为是现代合成有机化学中构筑碳-碳、碳-杂原子键不可缺少的有机金属试剂[1]。它们的活性主要受硼的路易斯酸度控制,其中路易斯碱基与2p空轨道结合生成的活性物质硼酸盐,是各种反应的关键中间体。同时,在多环芳烃(PAHs)中加入B-N键,即用B-N键等排置换C
学位
碳点(CDs)是一种尺寸小于10 nm的新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的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信息防伪等方面,利用其优异的表面化学性质可构建靶向药物载体。在对CDs的应用的广泛研究中,对CDs进行表面修饰是发挥其最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步骤。CDs的ACQ效应,即CDs在较高浓度的溶液中或固态下,荧光团发光损失甚至猝灭,意味着CDs只能以低浓度溶液形式发挥其荧光的传感价值,而引入合适的表面修饰
学位
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环境友好的有机物,然而,由于制备过程复杂、催化活性不稳定和环境敏感性等缺点,酶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纳米酶是一种具有酶模拟活性的纳米材料,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因为具有低成本、高稳定性、易改性和催化活性可调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研究。目前,纳米酶主要由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组成,因为金属活性中心可以有效的模拟天然酶催化的氧化还原的过程。随着纳米酶的发展,研究者们利用多种酶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虽然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aterase,ACh E)是目前公认的靶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β-分泌酶(β-secretase,BACE-1)等靶点也被认为是
学位
对亚甲基苯醌(para-Quinone Methides,p-QMs)属于一种优良的迈克尔受体,其最早的文献报道在20世纪早期,由于自身结构所具有的亲电性,被作为许多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环己二烯酮、色满化合物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合成化合物中都有广泛的存在和应用。基于以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我们设计了把两个结构整合到一个新的产物结构中,就有可能发现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型分子,为新药筛选提
学位
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预测一直是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中的瓶颈。早期的肝毒性预测方法通常功能单一,随着新技术和新算法的应用,已有预测性能较好的模型出现,同时开始关注机理解释能力。然而,现有药物肝毒性预测方法距真正应用到降低因肝毒性引发的高撤回率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本文试图从药物分子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出发,借助网络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来探索可对药物引起肝毒性机制进行良好解释的新的预测方
学位
氨基酸(AAs)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手性化合物,是构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基石,可以作为各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然而,几乎只有L-AAs具有生物活性,而D-AAs不能被有效代谢,甚至会对生命活动系统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开发有效的AAs对映体识别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药物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色谱法、光谱法等已被成功用于手性AAs的识别测定,但这些方法大都存在仪器昂贵、前处理复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