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变因子选育低乙醛啤酒酵母及机制解析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酵母代谢产生的醛类物质不仅会带来不良的风味,也会加速啤酒老化,影响成品啤酒的质量。因此,啤酒中的醛类物质含量应当受到严格控制。乙醛作为啤酒中含量最多的羰基化合物,降低其在啤酒中的含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更是清爽型啤酒关注的焦点。目前啤酒酵母的育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靶向性差、效率低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对酿造过程中啤酒酵母乙醛代谢调控的认知不足使得低乙醛啤酒酵母选育策略匮乏。为此,亟需研发新的育种技术及育种策略用于低产乙醛啤酒酵母的选育。本论文以Design-Build-Test-Learn(DBTL)循环育种策略为指导,拓展啤酒酵母快速育种技术与低乙醛育种策略。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增变因子辅助啤酒酵母快速进化育种技术:对酿酒酵母DNA聚合酶催化亚基POL3进行定点突变,获得了具有不同增变率的酿酒酵母增变因子POL3/L612M、POL3-01和POL3-01/L612M,这些增变因子的引入使得酵母的突变率分别提高了约21、53和237倍。利用增变因子结合连续压力培养可以实现不同遗传背景酿酒酵母菌株的快速进化,且对同一酵母而言,增变因子增变率越大效果越明显。应用增变因子辅助育种技术结合醛脱氢酶抑制剂(双硫仑)抗性筛选,快速选育出了一株符合生产要求的低乙醛啤酒酵母菌株MGA。该菌株乙醛产量约6-7 mg/L,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发酵稳定性。对进化前后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增变因子可以在基因组层面上造成多种类型的突变。相较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增变因子辅助快速进化育种技术造成的突变数量更少,而在突变类型及位点选择方面具有相似的突变多样性及广谱性,因此增变因子辅助育种技术可作为新的快速育种技术在啤酒酵母育种工作中加以应用。(2)解析啤酒酵母低产乙醛调控机制:比较了低产乙醛菌株MGA和出发菌株M14在基因组水平、转录水平和代谢物水平上的差异,并基于各层次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推断:菌株MGA由于磷酸化修饰相关基因、转录活性及转录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转运相关基因上的突变造成TCA循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及相关代谢产物产量的增加。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造成了胞内还原力水平(NADH/NAD+)的增强,从而间接促进了乙醛的还原。反向代谢结果表明菌株MGA中TCA循环关键基因(CIT1、CIT2和IDH1)的上调是造成该菌株胞内还原力水平提高以及乙醛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菌株M14中过表达自身FRD1基因可使得胞内还原力水平降低,相应改造菌株的乙醛产量明显增高。这些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TCA循环活性改变胞内还原力水平,从而影响乙醛的最终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遗传背景酵母中,酵母胞内还原力水平与乙醛最终产量负相关(r=-0.95)。(3)比较醇脱氢酶活性和辅因子NADH水平对发酵过程中乙醛还原的影响:首先通过代谢工程改造方法获得高胞质NADH水平菌株,高线粒体NADH水平菌株及高醇脱氢酶活性菌株。进一步地,对这些菌株发酵过程中乙醛产量变化及相关指标进行跟踪,阐述发酵过程中不同乙醛调控因子对菌株乙醛特性(峰值、还原速率和最终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胞内NADH水平(线粒体或胞质)会加速发酵中后期乙醛的还原,这主要是因为乙醛是厌氧发酵情况下细胞维持氧化还原平衡重要的电子受体。然而,由于胞质氧化还原平衡存在多种其它的调控途径如甘油生成途径,因此提高胞质NADH水平对加速乙醛还原的作用效果弱与增强线粒体NADH水平。另一方面,ADH1和ADH3是最主要的参与乙醛代谢的醇脱氢酶基因。提高醇脱氢酶活性未能提高乙醛还原阶段的还原总量,但是使得发酵前期的乙醛峰值明显降低,这可能时是因为前期较高的醇脱氢酶活性过早的将乙醛引向乙醇,该结果也造成了发酵前期啤酒酵母细胞生长缓慢,发酵迟滞等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株的乙醛特性受到多个调控因子在不同时空的影响,降低乙醛最终产量可从降低乙醛峰值和加速乙醛还原两个维度着手。(4)高NADH育种策略可行性分析及应用:首先对增强酵母胞内NADH水平可能对啤酒其它风味物质产量及风味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菌株胞内NADH水平增强会使其它风味物质产量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醇类物质含量的增高和醛类物质含量的减少。而在风味稳定性上,使用高胞内NADH水平菌株发酵获得的啤酒发酵液抗老化能力及风味稳定性明显增强。因此,由于更多的积极作用,高NADH育种策略可以作为低产乙醛啤酒酵母选育的合理策略。进一步地,提出使用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能够引起胞内NADH波动的效应物,配合增变因子辅助进化育种技术筛选得到了高NADH菌株DNPR-17。在三角瓶水平,该菌株在其它发酵性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乙醛产量下降至5.14 mg/L且发酵液风味稳定性明显提高。该结果表明DNP可作为新的筛子选育低产乙醛酵母菌株。最终,为了符合现阶段工业菌株育种要求,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配合DNP筛选获得另一株低产乙醛啤酒酵母XX-01,该菌株乙醛产量下降至6.32 mg/L。
其他文献
基于质谱的非标记定量技术LFQ(label free quantification)因其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通量高、定量准确等优势在生物学、临床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可以发现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糖基化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定量糖蛋白质组学和定量糖组学从蛋白质上糖基化水平的变化以及整个糖谱的变化两个角度阐释糖基化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基于对深度覆盖、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需
胃肠道生物反应器是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生理条件(如温度、动态p H、消化酶分泌、食物停留时间、流动混合和胃肠壁蠕动等)来研究食物消化的装备。可筛选大量物质,包括膳食成分、病原体,药物活性成分以及毒性或放射性化合物,评估它们如何改变胃肠环境,并且取样过程不受伦理约束。然而,与国外先进的设备相比,国内胃肠道反应器研制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达到模拟真实胃肠道消化过程的目标,限制了我国食品消化的跨学科研究
N-糖基化介导的蛋白质的折叠成熟,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前体的合成以及转加到蛋白上形成GPI锚定蛋白均发生在内质网中。但新生成的GPI锚定蛋白此时仍然尚未成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结构重组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而结构重组的第一步就是肌醇脱酰基酶(PGAP1)介导的GPI脂质部分的肌醇脱酰基化反应,该反应发生在内质网中,对于GPI锚定蛋白高效的分选到运输囊泡必不可少。不同于其他错误折叠蛋白,错误折叠的
龙爪茅子是一种野生的谷物类粮食,在一些非洲国家(如苏丹和乍得)作为饥荒时期的食物。龙爪茅子粉(KSF)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某些植物化学物质的来源。本文对龙爪茅子的最佳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实现龙爪茅子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此外,本文还利用龙爪茅子粉制作了苏丹薄饼,并对该产品的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对用不同预处理方法(漂烫、焙烤、蒸煮、发酵、籽粒发芽、浸泡)制备的KSF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当今社会较为常见的两种肠道疾病,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传统的膳食疗法与药物疗法在缓解这些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副作用。通过乳杆菌对IBS及UC的诱发因素进行调控是治愈这些疾病的新思路。但在临床试验中并非所有乳杆菌均具有明显效果,这说明乳杆菌缓解IB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碳排放,基于对未来环境保护、蛋鸡福利和饲料成本等问题的考虑,家禽养殖业提出“蛋鸡延长养殖”计划,将蛋鸡淘汰周龄从72周延长至80–100周,实现“100周龄产500枚蛋”的目标。但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蛋鸡经过产蛋高峰期的高强度代谢后,会出现严重代谢性障碍,导致肝脏和腹部脂肪蓄积,机体抗氧化功能和生殖系统功能减退,对蛋鸡的机体健康、生产性能和肉
目的:为政府及医院管理者把握医院安全管理细节、促进质量改善提供参考。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局(AHRQ)《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20年版)》与国内《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0年版)》中患者安全评价指标具体内容,并提出思考和建议。结果:由AHRQ发布的预防质量指标(PSIs)共17项普通指标和1项综合评价指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
纳米抗体具备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易于生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和靶向药物。然而,纳米抗体不具有传统抗体的Fc结构,因此其不能通过直接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
实际生产过程既有时间的状态连续演化,又有受离散事件驱动的随机跳变,对于此类受时间和事件共同影响的随机Markov跳变系统,由于存在不同模态下的随机跳变,使得其状态估计问题具有挑战性。在现有研究结果中,一般是对跳变系统的状态变量进行一阶矩和二阶矩估计,即均值和均方估计。然而,在实际系统中,有时仅考虑状态的一阶矩和二阶矩信息难以满足要求,甚至会导致估计结果不够精准。本文引入统计论中的累积量生成函数研究
在工业控制领域,非线性特性广泛存在于各类实际控制系统中.对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控制系统的参数辨识问题是控制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非线性系统的结构相对于线性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常见的针对线性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到非线性系统的辨识中,因此针对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的研究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一类具有块结构输入非线性系统,利用极大似然辨识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