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天空下的挣扎与拷问——论新时期文学中的“疯癫”形象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癫是精神和思维紊乱的外在行为,在文化意义上意味着偏离理性的轨道或因理性的缺席而表现的言行怪诞。它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形态,不仅引起了医学家们的关注,而且也激发了文学家的想象和思索。进入新时期以来,作家们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情态和精神气质的“疯癫”形象,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疯癫”形象群,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道奇异而亮丽的风景。对这些“疯癫”形象的分析,具有审美和文化的双重意义。围绕这个中心,本论文在三个方面展开: 一、新时期“疯癫”形象背景探源新时期的“疯癫”形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审丑思潮的兴起情况下产生的,这为“疯癫”形象塑造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使新时期“疯癫”形象在疯癫的类型、文学启蒙、人性“丑”和“恶”的挖掘上和现代文学既有联系,更有独特之处,也表现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二、中国新时期“疯癫”形象意蕴分析新时期的“疯癫”形象,由于其本身表达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其丰富的内涵,以《坚硬如水》、《金屋》、《玫瑰门》等为代表的小说正是借助“疯癫”形象,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这些“疯癫”形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意蕴的分析和挖掘,将有助于展现新时期“疯癫”形象的独特价值,增强我们对现实处境更深的洞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 三、新时期“疯癫”形象特质考察新时期作家正是抓住“疯癫”形象自恋而又自弃的心理特质、夸张和张狂的日常行为、变形而幻化的碎片世界等特点,使“疯癫”形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象,表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
其他文献
一个18岁男孩的自述——  18岁的我,其实从心底里来说,更愿意别人说我是女人,很漂亮的那种女孩——我不知道这种心理是否能说明我已经“伪娘”了。   我从小就是和几个堂姐一块玩着长大的,我喜欢堂姐们五彩缤纷的裙子,而且从小我就向母亲闹着要穿裙子,妈妈无奈只好给我买回裙子。我便常常和堂姐们一起穿着裙子手牵手出去逛街,当看到路人向我们投来羡慕甚至欣赏的眼光时,我的心里就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渐渐长大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40~60年代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与批评的个案解读,探讨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叙事规范的形成过程。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初步确立了解放区
阎连科前期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民间写实的认知倾向,接受业已形成的批判传统,并未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 90年代末期以来,创作主题开始转型。通观阎连科在世纪之交的四部
理论在20世纪呈爆炸的态势,解构只是其中的一个支脉,是在对过去理论继承后的新发展。德里达思想产生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背景,现实的政治人生激发了思想家对“人的存在”的古
建筑工程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工程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但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建筑工
老年人手中总会留些“压箱底”的钱,而这些钱成了骗子们眼中的“唐僧肉”,各种套钱陷阱,盯住了他们的口袋……很多老年人,他们年轻时是精明的商人、文化底蕴很高的教师甚至英勇善战的“老革命”,但面对明显的“套”,却固执的往里跳。儿女面对这种情形,无可奈何的感叹:“年轻时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好像变笨了,这么容易上当呢!”    丹东 宋大爷(62岁):为健康被“洗脑”  宋大爷以前是个精明的商人,什么也不吃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筑施工当中,设备所起的效用愈渐明显,在施工企业当中施工设备的现场管理愈来愈受到关注。任何设备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障,在
女性意识是性别韵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交互作用的综合。张洁其基于女性的体验,书写女性的生命本质,颠覆传统男性文化对女性的历史叙述,努力改写女性“无字”的心史,为女性争取一席
在当代文学中,中外作家都密切关注生命的存在状况及生存意义,并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叙事风格,向读者展现不同的生存画卷。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背景可谓同宗同源,在文学发展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