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脑胶质瘤三维侵袭模型构建及白藜芦醇抗侵袭评价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my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具有弥漫浸润性生长、增生极度活跃、免疫抑制、血管增生、对传统放疗和化疗的高度抗性的特性及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转化的趋势。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由于其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平均生存期只有14个月。在脑胶质瘤相关病理研究中,亟待构建有效的体外三维模型,用于其侵袭的各种表型和机理研究,并建立有效的抗侵袭药物评价体系。针对现阶段脑胶质瘤研究模型的局限,本研究利用微流控芯片细胞可控三维培养、高通量、流体精确操控等优势,兼顾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药物刺激等三维微环境作用机制,从细胞、分子和微组织水平上,建立一种体外脑胶质瘤侵袭药物评价新技术、新平台。方法:首先,构建集成式微流控芯片,由下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芯片和上层旋涂PDMS玻片两部分组成。其中,下层微流控芯片由上游浓度梯度生成单元和下游开放平行细胞培养小室阵列组成。其次,构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三维模型,利用悬滴法于上层PDMS玻片培养得到脑胶质瘤细胞球组织,然后将其包埋于胶原基质中,形成脑胶质瘤细胞球-细胞外基质体系,该体系阵列与下层芯片的开放平行细胞培养小室阵列的位置相对应。再次,将承载有脑胶质瘤细胞球-细胞外基质的PDMS玻片,反扣于下层芯片,实现芯片装置的组装,进而对细胞球进行持续灌流培养,并进行白藜芦醇和替莫唑胺的单药及药对的药物刺激;最后,对终点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评价,包括细胞活性(Calcein/PI)、增殖能力(Ki-67),侵袭数量、侵袭距离、侵袭相关蛋白(Vimentin、MMP-2)及上皮间质转化程度(EMT)。结果:1.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集成式微流控装置,由含微通道及细胞培养室阵列的微流控芯片及刚性玻璃盖片构成。利用该装置,构建了脑胶质瘤三维模型,用于评价白藜芦醇、替莫唑胺及药对对脑胶质瘤的抗肿瘤作用。2.药物作用下,分析胶质瘤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结果显示:与替莫唑胺相比,白藜芦醇有更明显的促凋亡作用;细胞增殖能力由Ki-67阳性率表征,白藜芦醇作用下,Ki-67阳性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存在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3.通过对细胞侵袭数量、侵袭距离、侵袭相关蛋白(Vimentin、MMP-2)及上皮间质转化程度(EMT)分析药物的抗侵袭作用。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侵袭距离变短且侵袭数量减少。随着白藜芦醇药物浓度升高,Vimentin表达量降低,而该现象在替莫唑胺组并未发现。随着白藜芦醇药物浓度升高,细胞逐渐丧失侵袭间质样形态,说明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而该现象在替莫唑胺组中未发现。随着白藜芦醇药物浓度升高,MMP-2表达量降低,而该现象在替莫唑胺组并未发现。结论:本研究利用一种集成式微流控芯片,构建脑胶质瘤三维侵袭模型并进行白藜芦醇的抗胶质瘤药物评价。该体外模型为肿瘤研究,尤其是针对高侵袭性和器官特异性癌症的药物评价体系提供新平台。
其他文献
近年来,肿瘤发病人数持续增长。据统计,2013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达222.9万例,因而,肿瘤的防治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是医学模式转变后的新方向,为肿瘤的诊治提供了多层次、多因素、多阶段的体系,使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同时,也收获心理健康。中医学在康复期的治疗特色突出,可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解决术后恢复不理想、疼痛等不适,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可预防肿瘤的
学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人死亡的最大原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死因。据WHO估算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其中约有740万人是死于冠心病,约占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3%。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多发生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占比高达四分之三以上的。对于这些国家的家庭来说,大量的证据表明冠心病因高昂的治疗费用使他们陷入贫困,生活质量下降。对国家来说,会使其经济背负沉重负担,卫生支出巨大
学位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起病、缓解和复发时循环micro RNA的表达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且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在规律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8周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S,FK506
学位
目的: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其发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较强烈,焦虑、紧张十分明显,患者通常主诉“心慌”、“濒死感”、“心脏怦怦感”、“心跳剧烈”等,一般历时5-20分钟,期间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头晕、大汗等)。心跳知觉作为内感知觉之一,与PD患者临床表现及
学位
报纸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空气传播性疾病。2014年全球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约960万结核病新病例。且耐多药结核病的威胁越来越大,约3.3%新病例和20%曾接受治疗的病例患耐多药结核病,且多年来处于此水平。但近40年来只有一种新药物—贝达喹啉被批准。筛选新的抗结核药物迫在眉睫。放线菌作为重要的活性产物来源,
学位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过程的实现都受到复杂严格的调控。一般意义上的基因调控主要指发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而其中涉及的一些分子机制,随着更多深入的研究已日渐清晰。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到发生在转录后水的调控,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也就是对mRNA的调控。mRNA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一个信息分子,其半衰期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提到mRNA的半衰期,与其存在密切关联
学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通常认为它们并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参与蛋白编码基因调控。随着对lncRN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s的表达失调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前五位,并且超过90%的食管癌是5年生存率极低的食管鳞癌。在食
学位
目的:以人胚胎肝脏CD34+HSC为体外模型,(1)首先建立残杀威急性暴露模型,包括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以及DNA损伤,以明确本研究的剂量范围;(2)通过巢穴式RT-PCR和FISH检测技术,评价残杀威能否诱导人胚肝HSC中临床常见血液病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以初步探讨孕期暴露残杀威对出生后儿童发生血液系统疾病可能的临床意义、及其疾病预后判断等。方法:(1)建立原代人胚胎肝脏CD34+HSC生物体系
学位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脂质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脏胆固醇平衡紊乱会导致肝脏胆固醇蓄积。近年来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减少肝脏脂质蓄积、胆固醇平衡紊乱、内质网应激以及氧化应激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重要意义。梓醇(Catal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