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以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因此保证农民工稳定就业,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尤为重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进一步提出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等一系列要求,为更好谋划和推动新发展阶段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当前就业问题依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新形势和诸多新挑战。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大部分农民工被迫从城市退出,且后续农民工重新返城就业的人数减少,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扩大城市发展福利,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分析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梳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以推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职业选择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并清晰界定城市规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等相关概念。其次分别对城市规模、农民工、及农民工就业的现状进行考察介绍;并详细论述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机理和研究假设,进一步揭示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再次,在实证分析部分,通过建构Logit回归模型,对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分析,具体选择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作为被解释变量,城市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加入相关的控制变量,通过采用替换变量以及更换计量模型进行回归结果稳健性检验,并进一步对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机制进行检验。此外还基于样本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异质性展开具体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第二,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等级中具有差异性,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所产生的正向效应更大;第三,对于不同学历的农民工来看,城市规模对不同层次学历水平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皆有正向显著影响,但是在影响程度上具有差异性;第四,相较于西部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更显著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政策;深化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协调与联系,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平衡;突破户籍限制,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等政策建议,以期为稳定农民工就业,解决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工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城乡发展提供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吁全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乡村旅游振兴”的旅游企业新作为。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其中旅游小企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其门槛低、经营方式灵活的特征一方面吸引较多农民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在促进农村旅游产业融合升级、农民脱贫增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但现阶段仍然存在乡村旅游目的地迫切的转型需求和乡村旅游企业主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着重要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但大部分农民工仍处于“流而不迁,流而难迁”的状态,这意味着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虽然实现了从农业到非农业的就业转变,却未能实现从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真正转换。这种不彻底的劳动力迁移方式所形成的特殊城市化
学位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是保持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加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其自身优势的必然要求。虽然中国的创新水平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位于前列的创新型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面临着外部打压的形势。因此,继续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很有必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中国A股市场。在境外投资者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单位面积土地所承载的资源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对耕地、草地等用地需求不断增大,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对建设性用地需求的增加引起对耕地等农业用地的侵蚀,导致了城镇建设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土地利用冲突。此外,不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产生的三废等污染物,还是农业产生中产生的过度使用化肥、塑料薄膜遗留等问题,对
学位
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工群体的数量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不到200万人,再到2017年已达2.8亿人,农民工群体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与农民工就业紧密相关的产业结构,也伴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扩大而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提高了就业门槛,使得农民工群体就业的困难增加,另一方面拓展了产业生产部门,使得农民工群体就业的机会增加。在这其中,农民工的工作获得感也因为所处产
学位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一直以来西南地区作为我国解决脱的主要阵地,凭借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西南民族地区以旅游开发来推动当地扶贫工作的进程。虽然通过旅游扶贫解决了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的困境,但旅游开发中民族特色村寨产生的旅游利益分配失衡现象明显,民族地区群体
学位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开发则是推动县域城乡结合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由城乡结合部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大量失地农户,因土地征收在生计和发展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近年来已受到政府和众多学者的重视。城乡结合部房地产开发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就地安置失地农户的经济水平和福利水平,城乡结合部房地产开发与就地安置失地农户的具体影响关系如何,这种影
学位
进入城市支持农村与工业反哺农业新时期以来,财政支农总量与补贴种类越来越多,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如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补贴效率低下,导致资源要素配置扭曲。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稳步推进了一系列财政支农调整优化措施,旨在保证财政支农工作开展符合既定的目标计划。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辐射黄冈、黄石、孝感、咸宁、鄂州、天门、仙桃、潜江8个周边城市的城市群,是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发展极中心。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在湖北
学位
资源浪费与环境问题往往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中国的农业正处在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时期,农业在追求产出增长的同时,经常会忽略其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使农业经济、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保护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是目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三大区域,其农业产出在中国农业总产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其农业的快速发展,资源大量浪费、环境遭到不可修复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地影响
学位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枢,辐射至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八个中小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经济综合体,是湖北省工业与制造要素最密集、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区域,也是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探索未来武汉城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摒除发展障碍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是目前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任务。本文首先对武汉城市圈整体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 SWOT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