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ZxABCG11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改良紫花苜蓿抗逆性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和高温是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致使极端干旱和高温事件的出现频次和强度日益增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一种优良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方地区是我国紫花苜蓿的最大生产区,但该地区粮食作物与牧草争夺有限耕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培育能够在边际土地上种植的强抗旱和耐热性紫花苜蓿品种对我国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和边际土地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苜蓿长期在水分和养分优裕的条件下栽培种植,其适应各种不利环境的遗传潜力已经丧失。荒漠植物在对极端环境的长期适应中逐渐进化出了复杂而独特的抗逆机制,可为牧草和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抗逆基因资源。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及中亚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多浆旱生植物。前期研究表明,叶表面发达的角质层是霸王适应极端荒漠生境的重要特征。蜡质作为角质层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植物抵御干旱等环境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克隆了霸王角质层蜡质转运基因ZxABCG11,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到盐、渗透、高温以及渗透和高温复合胁迫的显著诱导。此外,超表达ZxABCG11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的抗旱性。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对霸王ZxABCG11在角质层蜡质转运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ZxABCG11对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进行改良。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尼罗红染色结果显示,ZxABCG11转基因拟南芥茎表面蜡质晶体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增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角质层明显增厚,4个转基因株系(MA1、MA2、AA1和AA2)分别比野生型增加了49%、38%、83%和74%,表明ZxABCG11的超表达有助于拟南芥形成更发达的角质层。2.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更低的叶片失水率和叶绿素浸出率。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叶和茎中角质层蜡质含量分别比野生型增加30%~46%和36%~54%;在干旱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1%~54%和44%~62%。RT-q PCR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叶和茎中蜡质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At CER1、At CER2、At CER3、At CER4、At KCR1和At LTPG1的转录丰度显著上调;此外,茎中参与合成次级醇和酮的At MAH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叶中没有变化。以上结果表明ZxABCG11的超表达可提高拟南芥角质层蜡质的积累并降低其表皮透性,进而增强植株的抗旱性。3.利用PCR和RT-PCR对转基因紫花苜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霸王ZxABCG11成功转入到“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中,并鉴定到2个表达量较高的株系OE2和OE9。分析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发现2个转基因株系的长势明显优于野生型,其株高、叶片厚度和茎粗均显著增加,表明超表达ZxABCG11有助于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4.尼罗红染色观察到转基因紫花苜蓿叶表面蜡质晶体明显增多,且OE2和OE9株系的角质层厚度分别比野生型增加了3.4倍和3.3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OE2和OE9株系叶中角质层蜡质含量比野生型分别增加57%和62%。RT-q PCR结果显示转基因紫花苜蓿叶中Ms CER1、Ms CER2、Ms CER4和Ms LTPG1的表达显著上调,表明ZxABCG11正反馈调节角质层蜡质的生物合成和转运,从而增加了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角质层蜡质含量。5.无论干旱(30%田间持水量)或高温(40°C)处理,转基因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部干鲜重、根干鲜重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此外,干旱或高温处理后,2个转基因株系的蜡质含量分别比野生型增加了大约54%和48%;叶片失水率和叶绿素浸出率均明显降低。6.干旱炎热的田间条件下,OE2和OE9株系的株高、地上部干鲜重、叶面积、茎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干草产量比野生型分别增加了56%和50%。以上结果表明霸王ZxABCG11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对转ZxABCG11紫花苜蓿的抗旱和耐热性及田间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培育抗逆和高产的紫花苜蓿新品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荒漠植物优异的基因资源改良牧草和作物的抗逆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响应时间快等优点,因此在光学成像和分析传感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荧光探针一般是典型的小分子,可用于分析物的定量测定,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在开发的早期阶段,荧光探针的设计主要基于分子识别和主客体化学。近年来,人们开始重点研究基于小分子活性传感(Activity-based Sensing)的荧光探针。该类探针利用化学特异性反应而不是分子识别来检测分析物,已经成为生
学位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体的结构,因此,配体的设计是调控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关键手段。设计合成具有新颖配体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是金属有机化学领域持续的热点。钳形配合物具有高稳定性、多功能性、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多年来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论文结合我们小组长期对于螺环骨架和氮杂卡宾化合物的研究和探索,着眼于多种新型螺环CCC钳形氮杂卡宾铱配合物的设
学位
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凋亡,导致视觉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正常状态下,以分枝状的形态维持视网膜的动态平衡。在受到外界炎症刺激后被激活,变为阿米巴样,分化为促炎(M1)和抗炎(M2)两种细胞表型,吞噬并清除凋亡的神经元,发挥炎症抑制、组织重塑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但是,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
学位
肺癌是中国和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5%,且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NSCLC的过度活化被认为是导致其高侵袭性的表型和对抗标准疗法的原因之一。Gefitinib(吉非替尼)作为广为人知的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针对携带EGFR敏感突变(L858R/Ex19del突变)的NSCLC患者中表现
学位
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其循环水平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至健康水平的数百倍。长久以来,人们在关于其急性期表达调控的研究中坚持一种观点——CRP急性期表达调控仅依赖于CRP基因启动子近端157bp区域。我们通过不同版本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实验证明了这只是早期报告基因载体含有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导致的假象。在改良版本的报告基因
学位
随着政府陆续出台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各部门、各单位加快了探索具体转型路径的步伐。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并进行预算管理,其开展会计数字化转型,对助力政府管理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借鉴企业会计数字化转型经验基础上,事业单位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基于业财绩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考核的数字化管理;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核算系统,提升费用报销、固定资产管理和薪酬发放的智能化水平
期刊
社会-生态系统学(SES)将环境概念化为一个开放系统,该系统由生态和社会过程及组成部分构成,这些过程是通过多种尺度和周期的交互进行集成的。目前的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中,常见的是根据单一的社会或生态组成部分的变化点进行演化阶段的识别与驱动力分析,其缺点是其相互作用往往被忽视。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段、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源头位置,境内森林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
学位
铅(Pb)作为一种典型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HAPs),因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而引起广泛关注。Pb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列入《长距离跨境传输大气污染物公约》(CLRTAP)的长期关注目标。Pb及其化合物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对人体具有较高可能致癌性的2A类致癌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各种环境介质中,中国发生
学位
沙漠因其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开展沙漠环境重建工作,有助于揭示区域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差异,为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但是沙漠地区是环境重建工作的难点区域,由于风蚀强烈,沙漠地区的古环境重建材料相对稀少,尤其是沙漠腹地的古环境重建工作十分薄弱。发掘沙漠地区环境重建的新材料并重建沙漠腹地环境变化历史,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沙漠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
学位
作为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环流系统之一,东亚夏季风为我国北方地区提供了绝大部分维持生命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淡水资源。研究东亚夏季风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形式,探讨其变化规律和机制对于理解当前季风变化、预测未来季风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东亚夏季风的演化规律、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等重要科学问题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探讨,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