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腹腔镜与孕期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颈机能不全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概念,其通常的表现是孕37周前,在没有早产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子宫颈的缩短和扩张,最突出的临床特征是孕中期或晚期进行性、无痛性的子宫颈扩张,进而造成羊膜囊凸出、胎膜早破、早产或者孕中期流产[1]。据估计,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率约达1%[1],常常造成孕中晚期反复的流产或者早产,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子宫颈环扎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唯一有效的手术方式[2]。传统的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包括Shirodkar[3]和McDonald[4]两种术式,后者进行了改良,较前更为简单,但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上述两种术式孰优孰劣。而对于那些既往经阴道环扎反复失败,或者不能经阴道环扎的患者,可以选择经腹环扎,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经腹子宫颈环扎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cervical cerclage,LTCC)。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凭借其微创、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孕前LTCC与孕期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在子宫颈机能不全上应用的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目的通过分析孕前LTCC与孕期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孕前LTCC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势。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5例行预防性子宫颈环扎术的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于孕前行LTCC,57例于孕期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指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采用SPSS(27.0版本)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年龄、孕次、产次、是否为辅助生殖受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的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和(或)早产次数[2.0(1.0~3.0)次vs 1.0(1.0~2.0)次),P<0.001]、子宫颈创伤率[33(68.75%)vs 12(21.1%),P<0.001]、既往经阴道环扎次数[0(0~1.0)次 vs 0(0~0)次,P<0.001]均大于McDonald组,环扎前子宫颈长度小于McDonald组[28.5(25.0~31.0)mm vs 34.0(30.0~38.5)mm,P<0.001]。2.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和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McDonald组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为7%(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72.0(58.8~92.3)min vs 17.0(12.0~24.0)min,P<0.001]、术中出血量[10.0(5.0~20.0)mL vs 3.0(2.0~5.0)mL),P<0.001]均显著大于McDonald组,而术后住院天数短于McDonald组[4.0(3.0~4.0)dvs4.0(4.0~6.0)d,P<0.001]。3.腹腔镜组与McDonald组的中位分娩孕周分别为37.5(37.0~38.3)w、37.3(33.5~38.4)w;足月产率分别为78.6%和54.4%,早产率分别为21.4%和36.8%,流产率分别为0%和8.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剖宫产率高于 McDonald 组(100%vs 42.1%,P<0.001)。4.腹腔镜组与McDonald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存活率、显著患病率、感染率、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转入率显著低于McDonald组(14.8%vs 53.8%,P=0.001);腹腔镜组的中位NICU住院天数也显著低于 McDonald 组[0(0~0)d vs 2.5(0~15.0)d,P=0.002]。结 论1.孕前LTCC术式在子宫颈机能不全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2.与孕期McDonald术式相比,孕前LTCC术式治疗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和(或)早产次数、既往经阴道环扎次数较多,合并有子宫颈创伤史,环扎前子宫颈长度较短的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更具有应用优势。3.与孕期McDonald术式相比,孕前LTCC术式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可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其他文献
背景:CDKL5 缺陷症(CDKL5 deficiency disorder,CDD)是由CDKL5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在1/6万到1/4万之间。CDD的临床表现包括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肌张力减退、智力落后和运动障碍、皮质视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道障碍等。人CDKL5基因定位于Xp22.13,包含21个外显子,其编码产物的N端是具有ATP结合区和激酶活
学位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机制不明确,早期易漏诊,复发率较高,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生育需求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孕合并EP患者如何制定合理诊疗方案,提高诊断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得到良好预后是临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及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成为子宫颈癌侵袭的高危人群。选择合适的筛查策略对该人群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蛋白尿(尿蛋白>300mg/24h或随机蛋白尿(+))、水肿等,还可造成心、肺、肝、肾等多个器官甚至神经系统的损伤。目前子痫前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大约为3%~5%,是造成孕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母体和新生儿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同时存在宫内正常妊娠与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的一种病理性妊娠。在自然妊娠状态下罕见。1708年,Du Vernayz尸检时发现HP。随着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应用于困扰于不孕的女性患者,复合妊娠的
学位
研究背景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下生殖道疾病,但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在阴道HSIL中约2%~10%被发现为隐匿性阴道浸润癌,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但目前对阴道HSIL的治疗仍处于困境之中,国内外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中对于阴道病变范围广泛(>阴道
学位
背景和目的卵巢癌相关性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是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卵巢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探究卵巢癌EMT、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机制,改进卵巢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卵巢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CCN家族(CCN1/CTGF/NOV)中具有代表性的
学位
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体内除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为特征,可发生在卵巢、阴道直肠陷凹、输卵管等处,引起慢性盆腔痛、痛经、不孕等临床表现。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RNA甲基化修饰在内的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起重要作用,其中N6-腺嘌呤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m6A)是哺
学位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居第二位,并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早期患者约占所有内膜癌患者的70%,预后良好,而晚期子宫内膜癌具有显著的局部及全身复发风险,预后差,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综合管理意义重大,现
学位
背景与目的年轻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1],标准早期EC患者的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治疗方案无法满足大多数患者的生育需求,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能保护其生殖安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2]。近年来,有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以高效孕激素为基础联合宫腔镜和/(或)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临床结果及妊娠结局[3]。但相关研究及研究样本量较少。本研究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