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茶园管理现状调查及有机茶生产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外来合成化学物质,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的茶叶。目前中国有机茶市场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认证有机茶总面积达到18万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6.2%。尽管目前中国获得认证的有机茶正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但是众多小型有机茶生产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有机认证的程序、有机转换期间茶园管理问题、在普通耕种转为有机种植方式获得收益之前,产量与病虫害问题,以及长期有机茶园状态下的产量与效益问题。基于此,本论文立足中国有机茶生产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机茶生产企业茶园管理现状调查,并对有机茶生产周期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有机茶园常见的虫害与病害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相关性(r2=0.71)。病虫害的共存表明病虫害的入侵会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为致病菌提供了侵染茶树提供了入口。反过来,某些病原体感染的植物组织已显示出比健康的植物组织对某些昆虫更具吸引力。通过有机认证前后茶场害虫损害程度的差异程度进行调查。21%的茶园认证前后虫害度没有差异,34%的茶园认证后虫害度增加,45%的茶园认为认证后虫害度减少了;这些数据表明,部分农场已成功转为有机农场,但其他许多农场面临巨大困难。随茶园分布的海拔降低,相关的病虫害为害趋势有小幅增长趋势,这支持了先前的数据,并表明低海拔农场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考虑茶树品种的选择和病虫害防治策略。我们的数据发现,害虫种类的分布随茶园中为害程度(虫害度)的变化而变化.一些物种,例如小绿叶蝉,并没有随虫害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说明,无论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如何,大多数茶场都普遍存在一部分小绿叶蝉.但随着虫害度的提高,诸如粉虱等其他害虫也增加了害虫总数的代表。可能是粉虱本身可能对茶树造成相当大的损害,以至于茶农认为,随着粉虱数量的增加,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也更大。在本论文的数据里面,茶园中的粉虱种群是作为茶园总体虫害的的生物指标。我们的数据表明,有机农场的种植面积与茶场的虫害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即面积大的茶场虫害程度较低。农场规模与虫害度之间存在很小但明显的相关性,这表明较大的农场经营者可能由于获得更多的技术、资金来源从而在减轻有害生物侵害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机茶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微生物丰度、均匀度和α多样性均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而这些度量与SOM,TN和有机耕种的时间进程呈负相关。随着有机种植时间的延长(茶树的变老),SOM和土壤TN的增加,土壤pH值和微生物α多样性降低。重要的是,有机农场的土壤酸化率可能会因管理实践(例如茶树种植密度、间作和有机改良剂的应用)而有很大差异。由于茶树的自动酸化倾向很高,如果管理不当,即使有机农场也可能遭受土壤酸化的破坏。我们的土壤微生物组分析表明,固氮细菌居住在茶园土壤中,例如Hyphomicrobiaceae,这与土壤中的固氮酶浓度显着相关(r=0.63)。但是固氮菌种群数量受到低pH条件的抑制。考虑到土壤氮对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性,我们的数据表明,维持pH稳态对有机系统中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至关重要。长期有机茶园种植可减少N2O排放。在当前的数据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潜在有效的N2O还原的细菌家族。细菌科Gemmatimonadaceae与土壤中N2O还原酶(nosZ)的浓度(r=0.76)显著相关,然而,在低pH值的土壤中该细菌家族被显着抑制,这也许可以解释酸性茶土如何显示出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我们的数据发现,土壤氨单氧化酶浓度与土壤有效磷显着相关。该数据表明,驱动氨氧化的细菌也可能会改善磷的利用率。相反,抑制这些细菌将同时减少硝化作用和土壤磷的利用率。将硝化作用降低到适度的程度有利于铵的土壤供应,这表明茶树可以把它根际轻度酸化,以控制硝化细菌的种类,这减少磷的利用率,但增加铵的利用率。茶叶植物对铵的强烈偏爱和对低磷供应的高度耐受性支持了这一想法。由于土壤酸化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损害当地土壤养分的微生物矿化速率。而在有机茶园管理模式条件下,可以通过减轻土壤酸化从而对土壤微生物组群产生良性影响,进而对茶树生理产生间接影响。关键在于保持pH的稳定,以便这些固氮、增磷、增钾等微生物类群能够生存和繁衍。综合本研究的的结果,当今的有机茶种植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从普通茶园转化到有机茶园后,许多茶场都遇到了很大的棘手问题,当然有一些茶场似乎在转化之后生产率提高了。但是有机农业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旨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而进行的不断农场管理实践的产物。笔者认为,通过适当的茶园管理和措施来维持地面上和地下的生态平衡,特别是pH稳定,与当前基于化学的管理方式相比,有机茶种植可以提高生产力、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对消费者更健康,并且对农民来说也更有效益。随着对农场生态系统管理的不断发展,有机生产种植可能成为全球茶农的普遍趋势。
其他文献
辣椒(Capsicum spp.)又叫辛椒、辣子和番椒等。辣椒属于茄科辣椒属,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加工调味品。辣椒素(Capsaicin)及其类似物简称辣椒素类物(Capsaicinoids)作为辣椒属植物特有的一种生物碱。辣椒素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如运用在军事、医疗、食品和化工领域。发掘辣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明确其作用机制是对辣椒素生物合成进行遗传改良的必要前提。本课题组前期通过筛选调控辣椒素生
学位
番茄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茄科植物病害之一。使用番茄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最有效且环保的措施,而研究抗病机理可为病害防治及育种提供直接指导。番茄Solyc07g056190.2基因是本实验室前期从番茄抗、感材料分析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试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
学位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我国是一个相对干旱的国家,由于极端干旱天气影响,广东省干旱区域增加。因此,开展植物抗旱机理研究以减少不良环境影响尤为重要。番茄是世界范围种植最广泛的蔬果类园艺作物之一,研究干旱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番茄的抗旱性和培育抗旱新品种,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环境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番茄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胁迫下多种激素间的信号互作,以阐
学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香芋南瓜因具有浓郁的香味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开展香芋南瓜香味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对于调控香芋南瓜的香味和培育香芋南瓜新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香芋南瓜312及非香芋南瓜18292的叶片为材料,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获得挥发性化合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
学位
随着广东省冬作马铃薯种植覆盖模式从稻草转变为黑膜,施肥方式也从过去的“一次基肥多次追肥”(简称“一基多追”)变更为“一次基肥不再追肥”(简称“一基免追”)。该施肥方式存在常规肥料养分供应时期及供应量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氮素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探究适宜于马铃薯各生育期养分需求的肥料供应就成为了新模式下拟解决的关键科学与实践问题。本研究以缓控释氮肥为切入点,在施用9000.0 kg·hm-2腐熟鸡
学位
芥蓝(Brassica olearcea var.chinensis Lei)属芸苔属,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蔬菜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硫苷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参与植物抗逆、抗病虫等应激反应,其中的萝卜硫苷(RAA)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在硫苷合成的关键基因位点GS-AOP存在AOP2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催化4-甲基亚磺酰丁
学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茄科常见的作物,可食且做法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全国各地均可进行大棚或是田间栽培。但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的青枯病病原菌常侵入茄子造成一定的病害,其病原为R.solanacearum,可直接导致茄子减产、品质下降,使农户经济受损,该病原菌可以在没有寄主植物的情况下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随着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对茄子抗青枯病的分子标记基因的
学位
茶组是山茶属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一个组,茶组植物杂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茶种内不同栽培品种之间,茶组内不同种间、或茶组与山茶属其它组间下属物种远缘杂交的研究甚少。金萱(Camellia sinensis cv.Jinxuan)和毛叶茶(Camellia ptilophylla Chang)是茶组内的两个不同种,它们的历史起源、地理分布、形态学性状、生化特征、遗传物质基础和嘌呤碱代谢途径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本
学位
广州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劳苦大众,饮茶习惯已遍布各阶层,成为广州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清朝至民国时期是广州饮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因此本研究以17-20世纪中期为时间阶段,通过搜集整理与广州饮茶相关的地方志、年鉴、报纸、笔记文集等历史资料,以国内外饮食人类学的理论为思路指导,并从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清朝至民国时期广州地区饮茶
学位
柑普茶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茶类之一,主要由茶枝柑与普洱茶,经日晒工艺加工而成。柑普茶有着独特的风味,它不仅融合了普洱茶的茶香与柑橘的果香,更兼具了两者的功能与成分。柑普茶有独特的生晒加工工艺,需将茶枝柑的外皮剥下后,将经过水蒸气蒸软的普洱茶填塞入果皮内,后经历数十天不等的日光干燥工序。在此加工过程中,随着水分挥发,柑普茶的多酚类物质发生热降解。同时,其他内含物质也发生一系列转化。柑普茶的内含物质包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