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群星璀璨。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无疑是这星空中光彩夺目的一颗。但最为一个年仅31岁就过早去世的年青女作家,长久以来围绕在萧红身上的各种目光是纷繁和复杂的。一度她不是依靠作品的成就而只是因为自身坎坷曲折的命运打动着普通读者和研究者。当然,这对萧红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不到十年的文学历程,萧红创作了近百万字作品,尤其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这样不可重复的珍贵文本。其他更有《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牛车上》、《后花园》、《马伯乐》、《商市街》等文学精品,流传后世。相对于五四一代作家,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代作家。1933年在哈尔滨登上文坛,次年即完成了成名作《生死场》的写作。1935年《生死场》在上海出版,萧红一跃成为当时文坛知名的女作家。《生死场》的出版和萧红的成名在很大程度上都倚赖了鲁迅先生的帮助和大力推荐,萧红也因而在现实中和精神上成为鲁迅先生的忠实弟子。《生死场》在当时被誉为“打响了抗战文学先声”,奠定了萧红在文坛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也正是这一定位造成了日后长达数十年对萧红其后的作品和整体创作评价的失误。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和深入,面对愈亦明确的文坛形势,对东北沦陷区抗日活动的正面描写却再也没有出现在萧红的笔下。主动退出时代潮流的萧红开始回望故土和童年,旅日期间创作的《牛车上》和《家族以外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萧红的转型之作。但日益恶化的时局却不允许萧红平静的写作,从1937年9月萧红离开上海踏上自己生命中最后五年的逃难生涯。在一切服从抗日救亡的呼声下,萧红对个体写作的坚守在今天看来既独具勇气又相当智慧。遵循着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生活去创作,萧红这一时期的众多作品既没有无视抗日这一大的背景,又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普通个体所遭受的心灵创伤。也正是这一时期萧红的文学思想愈益成熟,在“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感情熟习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一种思恋的情绪”等有限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到萧红在那个趋同性要求极高的时代难得的清醒。1940年萧红来到了自己最后的憩息地香港,在这里完成了文学史的“奇书”《呼兰河传》和讽刺杰作《马伯乐》的写作。《呼兰河传》标示出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萧红之美。萧红整体的创作倾向无疑是隶属现实主义的,并且继承了五四“改造民族灵魂”这一优秀文学传统。作品形成了两个明显的系列,一是仰仗对他人痛苦的极度敏感、对普通人生命价值的密切关注,关注弱者,呼唤幸福:《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小城三月》;一是,本着“作家的创作是对着人类的愚昧”的创作理念,彰显文化批判的力量,意在“改造民族灵魂”:《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从上世纪30年代算起,萧红的研究历程已走过近八十个年头。鲁迅、胡风和茅盾等在萧红的评价历史上均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对《生死场》意蕴的曲解一度严重压抑了对萧红后期创作的重视对萧红本身价值的开掘。新时期海外学者葛浩文(Howardc Goldblatt)以一部《萧红评传》揭开了兴起于八十年代的“萧红热”,也掀起了《生死场》再评价的热潮。随着对《生死场》意蕴的多角度挖掘,对萧红整体创作面貌的描述发生了很大变化,萧红不仅仅是以一个抗日作家名世,而因为作品内容和风格上的独特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但在具体的研究上,萧红研究还呼唤摆脱旧有的套路,通过对作品更细致的阅读和更贴心的感受,来展现萧红的独特价值。在萧红的创作心理中,极其醒目的一点是她对“他人”痛苦的极度敏感。因为童年被父母排斥的痛苦体验,形成了萧红表面倔强刚强而内心敏感脆弱的个性特征,从小就表现出对周围人内心痛苦具有超常的感应能力,而这些对痛苦的记忆成年后成为萧红不竭的创作源泉。对他人痛苦的细致感受和体察,使萧红在创作中特别关注不幸者,正是穷人、老人、女人、孩子这些完全没有保障的弱者在社会中遭遇着各式各样的痛苦和不幸。这种对“他人”痛苦的敏感和关注表现在创作上,就是被概括在俄罗斯优秀作家契诃夫身上的所谓的“人的才能”,赋予萧红作品以深厚的人道主义底蕴。从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来看,萧红在小说文体上的建树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在代表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中,萧红都明显舍弃了小说的时间要素,而以空间形式来结构作品,通过对场景的展现和场景与场景的并置,力图表现出“城”的历史和较长时间段内一种生存的状态。另外,出色的景物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以及简洁细腻的文字都是萧红小说魅力的构成要素。以叙述学的眼光考察萧红的作品,在叙述声音的层面上萧红作品中存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叙述人”,她通过讲述别人的故事来倾诉自己的感情,既曲折幽隐,又亲切自然。萧红的很多短篇小说,从叙述学角度看都是精美的叙述学文本。萧红作品的魅力在于,让读者透过她的眼睛“看”世界,凭借她对生活非凡的观察力,用充满感情意味的文字将她对生活的“发现”生动地再现出来。而在更高层次上,通过个人身世的悲剧感受传达出对生命意义层次的思考和对苦难人间的深切关怀。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卓尔不群,其创作的特色既与她所天然隶属的左翼文学存在一定距离,又与她必然隶属的女作家群体不相混同,太多的个人化的东西使她成为现代文学不太可能重复的书写。
其他文献
掌握复杂地形区域的风能分布和湍流强度特征对风电场的微观选址至关重要,为把CFD技术应用于风场中实际地形的风流动模拟,本文采用NUMECA公司的Fine/Turbo软件包对后台阶、方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电力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在对山东的电力需求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进的综合预测法对山东的分产业进
目前,国内外翻译界名著重译现象如火如荼。本文通过探究名著重译(尤为英文中译)问题的起因以及所采用的翻译对策等现象,试图为名著重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种多维研究方法。为了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WTO的加入,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同质、近似同质或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对企业来讲,除了不断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革新之外,企业只能通过有效的
由于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苦于没有一个综合各个因素的定量评价方法。基于此,本文根据隧道结构的特点,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评价
一、研究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的康复,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对于发生率较高的髋、膝关节重建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
法庭审判话语权力是指法庭审判话语中所蕴含的影响力,它是一种对法庭审判过程进行支配和控制的物质性力量,内在地体现了法庭审判中的权力关系并扩散着权力的影响。新一轮司法改
二十一世纪被人们称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相应地,网络及以网络为支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成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科研教育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今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恶意代码、各种病毒以及攻击手段大量的充斥在网络环境当中,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严重的会对国家
背景近几年来,多项实验表明,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数高于正常人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之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