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DM)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常见全身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DM可引起眼部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观察到DM患者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的症状较普遍。本实验制作链脲佐菌素(STZ)大鼠DM动物模型,通过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基础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观察DM对照组(DM组)及氨基胍(AG)治疗组(治疗组)大鼠眼表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观察泪腺、结膜和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KBp65(NF-KBp65)、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改变,探讨DM造成的眼表组织改变、发病机制以及AG对DM眼表病变的治疗效果,从而为DM眼表改变提供病理学基础,并为其治疗DM眼表疾病提供新的线索和理论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将30只180-20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0只,DM对照组(DM组)10只,AG治疗组(治疗组)10只。2 DM动物模型的制备禁食12h后,对三组大鼠碘伏消毒腹腔注射部位,DM组和治疗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10g/L的STZ 65mg/kg(溶于20m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pH4.5),之后72h和实验中每4wk检测一次血糖,血糖始终大于16.7mmol/L者纳入实验。正常组腹腔一次性注射等量的20m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pH4.5)。3给药方式从腹腔注射STZ 72h开始,对三组大鼠碘伏消毒腹腔注射部位,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0.2%AG(80mg/kg.d,用25mmol/L、pH为7.4的磷酸钠缓冲液配制),DM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钠缓冲液(pH为7.4),1/d。4观察指标每日观察各组大鼠的饮水量、饮食量和尿量。每周使用天平称大鼠体重并记录。注射STZ 72h后和每4周大鼠尾端75%酒精消毒后针刺取血,检测血糖。12wk行BUT和Schirmer-Ⅰ试验,脱颈椎法分别处死大鼠每组各10只,立即摘除泪腺、结膜和角膜,用10g/L中性多聚甲醛固定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结果:1正常组大鼠体重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DM组大鼠和治疗组大鼠在STZ注射后2-12wk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DM组和治疗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 1)。2 DM组和治疗组大鼠血糖在注射STZ 72h后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DM组在各时间点大鼠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 2)。3 BUT和Schirmer-Ⅰ试验值的测定:与正常组比较,DM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DM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Table 1)。4泪腺、结膜和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DM组大鼠泪腺腺泡变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分界不清,结膜及角膜损害,表现为结膜杯状细胞减少,角膜上皮和基质层水肿;治疗组大鼠泪腺、结膜和角膜病变程度较DM组大鼠减轻,但较正常组大鼠有明显的差异(Fig 3-11)。5 TNF-α、NF-KBp65和RAGE在各组大鼠泪腺、结膜和角膜的变化:TNF-α、NF-KBp65和RAGE在各组大鼠泪腺、结膜和角膜的胞浆中均有表达;与正常组比较,DM组和治疗组TNF-α、NF-KBp65和RAGE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DM组比较,TNF-α、NF-KBp65和RAGE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g 12-38,Table 2-4)。且在DM组TNF-α、NF-KBp65和RAGE三者之间互相呈正相关关系(Table 5)。结论:1糖尿病与干眼有关。2糖尿病眼表病变与蛋白质糖基化反应有关。3氨基胍对糖尿病引起的眼表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蛋白质糖基化反应,降低TNF-α、NF-KBp65和RAGE的含量有关;且氨基胍对血糖和体重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