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民谣的文化治理性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唱片行业逐渐沦为夕阳产业的今天,得力于互联网传播的城市新民谣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音乐浪潮。作为一种兼具独立性与真实性的音乐类型,城市新民谣是个体以一种肉声真嗓的吟唱方式提醒大众不要在唯美悦耳的声音和“消费神话”中陷入心灵的幻觉而遗忘外在现实的体验,体现出现代人对思想独立与审美自觉的追求。然而,既有的研究尚未挖掘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文化治理中所具有的增益价值,亦未对其展开“治”的思考。在托尼·本尼特看来,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治理的工具。前者强调对文化领域的治理,后者则意在表明具有审美特性的文化才能有效实现微观权力的渗透,塑造出自我治理的主体,并成为影响社会的手段。基于此,本文结合这一治理性文化观,运用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方法,侧重思考城市新民谣作为文化治理的工具在个体、共同体乃至社会文化建设层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将其作为治理的客体,透视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路径。具体而言,首先,聚焦于城市新民谣的叙事文本与审美特征,进而从治理美学的角度探讨其在文化治理当中所能发挥的协同价值;其次,从个体、社群层面论述城市新民谣作为文化治理工具的运作机制及其最终被主流文化整合的宿命,探析其在此动态过程中如何完成自身价值的自塑与他塑;最后,思考城市新民谣当前发展存在问题的治理举措。作为一种审美地塑造主体的治理技术,城市新民谣批判现实的犀利锋芒以及唤起现代人的怀旧、自然想象和诗意化生存的审美特质,令受众在“寂静倾听”所生产的审美认同与静观沉思中凝聚公共情感,缓解现代性焦虑并重拾在价值失范时代的文化自觉。经由音乐的情感动员,民谣社群内部形成的舆论监督、伦理道德协商、音乐公益等自治实践,提供了一种协同治理的借鉴范式。创作者借助城市新民谣对社会生活进行伦理、道德、文化等诸方面的评价,意味着歌曲能为主导部门的治理提供参照。而媒体的主流化呈现方式则赋予了歌曲显性的治理功能,经由传唱得以成为审美育人、文化宣传的工具。另外,城市新民谣作为主流文化的增补,对其治理不能缺席。为破解创作主体的道德失范、追求“流量资本”的价值取向偏差所导致的作品庸俗化、娱乐化等系列症结,不但要引导其内容生产同主流价值观的融合,更需要坚持政府引领、行业协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其他文献
写作的同伴互评模式和教师评价受到较多关注,但针对两种方式的结合对学生写作词汇丰富性的影响则涉足不多。因此,本研究将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课堂,致力于探讨该结合法如何影响对初中生写作的词汇丰富性。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四个研究问题:问题1:同伴评价和教师反馈相结合对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的词汇准确性有何影响?问题2:同伴评价与教师反馈相结合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词汇密度有何影响?问题3:
学位
新课改旨在改变“知识+解题能力”的应试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该背景下,新课标提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根据“以生为本”为理念指导,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单个知识点中难易体现,隐藏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单元教学逐渐走到教学改革的前台,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单个课时的教学正逐渐转变为单元的教学。因此,需要为教
学位
<正>3月4日至11日,在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早春中,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学前教育》编辑部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的线上采访亦如约而至。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在今年的两会上依旧备受关注。学前教育的立法、师资、财政投入、幼小衔接、托育服务及家庭教育等,既是众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亦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讨论的焦点。在两会上,诸多委员呼吁进一步加大政
期刊
产业一体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一体化战略地位愈发重要的现实背景下,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实践,城市土地迫切需要摆脱要素生产投入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高碳排的利用方式,逐步转向新时代所要求的集约利用与高效配置。因此,有必要准确量化、检验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过程及耦合机制。基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
学位
“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因而,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聚焦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生数学课堂中数学问题提出的现状及数学问题提出的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究高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得到以下
学位
数学运算能力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界定为十大核心关键词之一,而数学运算素养更是作为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分析初一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探究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分析综述有关有理数运算能力以及运算能力测试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择相应的研究工具,根据水平划分层次制定了能力评判标准,然后结合
学位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认知诊断理论不仅能对个体宏观能力进行评价,也能对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有清晰的了解,从而为进行有针对化的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与参考。高中数学之不等式不仅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贯穿于高中数学之始终,同时还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之成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高中必修课程“不等式”内容为载体,选取南昌市某
学位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一位空前绝后的天才型哲学家。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两种完全迥异的语言哲学思想:前期的逻辑语言学批判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学批判。相比于前期的思想,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回归日常生活语言研究来“治疗”传统哲学弊病的方式推动了西方“语言学转向”的革新,因而更具价值。建基于后期语言哲学本体论批判之上,维特根斯坦
学位
教育信息化时代使我们的教学模式多样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GeoGebra软件是开源免费的、功能强大的、适合教与学的动态数学软件,将该软件引入到高中解析几何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可视化。基于GeoGebra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从以前的“满堂灌”到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做到讲清知识点,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渗透数学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学位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大,既关乎人性的完满、素养的提升、生存的境界,也与社会的创新发展乃至人类的美好未来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们对于美育的理解却并不完全统一,甚至缺乏基本的共识,这对于美育的发展成熟是不利的,对于美育的实施恐怕也有不良影响。为此之故,有必要予以专门探讨。回到当代美育话语的发生现场,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美育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形态。第一种是具有现代性问题意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