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载荷转移技术的浮托安装全过程耦合动力响应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海洋平台向大型化、集约化和综合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海洋平台上部组块总重量的不断增大,其安装成本与难度也大大增高。因此如何节约上部组块安装成本,提高上部组块安装效率,成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一个关注重点。浮托安装法是一种使用运输驳船支撑上部组块运到作业海域,利用潮位变化和增加驳船吃水,将上部组块缓慢落至下部支撑结构的安装方法。但在传统浮托安装过程中,通常利用潮位变化以及压载系统调节驳船相对位置,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时间,对在有限安装气候窗口完成载荷转移过程构成较大的挑战,因此引入快速载荷转移技术。该方法利用拉力千斤顶或液压支撑装置调整组块高度,在对接完成后迅速将上部组块载荷转移至导管架上,可极大缩短浮托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现阶段针对基于快速载荷转移技术的浮托安装研究较少,驳船和上部组块耦合运动,系泊系统、LMU、DSU受力特性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依托“海洋石油228”号驳船,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基于快速载荷转移技术的大型组块浮托安装动力响应特性。在天津大学港口与海洋工程水池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利用举升丝杠系统和分布式压载水舱实现上部组块载荷连续转移过程。使用SESAM构建“海洋石油228”模型并进行时域计算,探究载荷转移不同阶段驳船与上部组块的耦合运动响应,以及LMU、DSU等设备在载荷转移过程中的的受力特性。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对基于快速载荷转移技术的浮托安装全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水池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驳船、上部组块六自由度运动,LMU、DSU处受力特性,得出载荷转移进程中组块插尖与LMU初次接触为最危险阶段,驳船与组块的运动幅值较大且具有一定同步性,LMU与DSU垂向受力波动较大。载荷转移进行阶段驳船与组块运动幅度较小。载荷转移完成后,驳船不再受到组块影响运动幅度增大。上述研究内容可为快速载荷转移技术在浮托安装中的应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活圈作为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手段被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广泛实践,但照搬城市生活圈中自上而下界定空间范围和划分圈层的研究方法无法有效指导面向实施的乡村生活圈建设。尤其是大城市周边地区村民生产生活空间城乡交融,公共产品供需错位,导致公共产品投资低效、闲置浪费严重、村民获取公共产品难,亟需契合村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公共产品供给方法。基于此,本文通过村民的时空间行为分析,探究自下而
学位
现今万寿寺处于万寿寺路121号,即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诞生于北京西郊长河流域,是一座建于明代并保存至今的明清皇家寺庙,其独特的区位和社会方位帮助其不断发展为长河沿线规模最为宏大的皇家寺庙之一。万寿寺的发展除了与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体系建设密切关联,同时也是长河沿线人文景观带的重要组成。万寿寺自始建起,其命运起伏,在兴盛与卑弱之间万寿寺规模最终由原本的一路五进院拓展成为了三路六进院,占地扩大了四倍
学位
我国经济社会由工业驱动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开发区也普遍进入产城融合再开发阶段,完善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是促进经济社会增长、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力,但现有的开发区生活性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一般只在居住空间内讨论,对产业空间的生活性服务设施配置关注不足。基础理论讨论和国内外成熟开发区设施规划案例分析表明,基于生活圈理念的生活性服务设施配置,能够更好地体现开发区不同空间的设施供给与使用人群日常
学位
清代,在“兴黄教以安诸番”的宗教羁縻政策下,康、乾、嘉三帝以“为民祈福”为由展开了巡礼五台的政治展演。除对原有寺院遍加修葺,清帝附寺营建了服务于帝王休憩的驻跸体系,以行宫、尖营、座落三种空间形态形成了相互配合、动态变化、兼具实用和怀柔意义的有机整体。本文首次将研究范围扩展至中观视野下的清帝五台山驻跸体系整体设计,以此管窥清代驻跸系统营建制度。基于详实的档案史料,厘清三朝五台山皇家驻跸空间营建的历史
学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了油气资源更为丰富的深海。海底管道的铺设是资源开发的基础。在分析铺设过程中管道动态响应时,铺管船-托管架-海管相互耦合作用不容忽略。本文依托国家海洋局的“千米级水深海底管道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对深水铺管船-托管架-海管全耦合动态响应进行水池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
学位
长期对间歇性河流的忽视和不当处理使我国间歇性河流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更成为水系乃至流域治理的难点和关键。如何对间歇性河流进行科学评价,识别其现状和成因,进而确定适宜的发展方向并采取合理的规划举措,对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建立间歇性河流评价体系,探寻河流适宜的发展利用方向,提出空间规划策略,为我国河流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支撑。首先,本文梳理了间歇性河流的概念、
学位
数据参与型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人为主导决策者的同时,以数据分析和模拟、评估作为可被灵活运用的工具,结合人工和计算机两个主体的优点,平衡和协调多方面利益,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实际建筑项目问题,而不只是脱离实际或者盲目追求数据驱动的实验设计。在设计前期、设计过程中、设计完成后数据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分别为基于数据分析的前期决策、数据控制下的生成设计、以及对设计成果的数据评价。网络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
学位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噪声源识别定位技术是进行噪声测量实验研究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船舶声源分析、飞行器气动噪声测量等领域。随着传声器阵列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声器阵列的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声器阵列自身的精度直接影响最终声源识别定位精度,因此传声器阵列校准研究变得愈加重要。传统的传声器阵列校准思路是对传声器阵列上每一支传声器进行校准(包括频率,幅度和相位校准)。在传声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这
学位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背景,建筑设计理所当然需要做出调整。高校图书馆几乎是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仅仅为书而存在的场所,而是一个为信息交流提供机会的场所,它在校园中的定位从知识宝库转变为校园起居室。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遵循以下策略。图书馆的三大基础功能空间,服务空间集约化、边缘化发展
学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高铁站建筑内部的功能也随着人们去求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开始投入高铁站综合体的见着中,公共空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铁站综合体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并为站内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影响着站房周边区域的空间形态。国内高铁站的设计模式不断更新,但是在高铁站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方面的研究不够充分,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