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的培育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时代是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对话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缺乏对话精神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由于知识没有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对师生而言知识意味着缺乏温度的冰冷符号,也就很难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精神相遇、平等对话、思想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通过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师生在对话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相遇。然而,当前中小学课堂存在大量的泛对话、假对话、无效对话现象,对话只有形式而缺乏真正的内在精神,对话教学走进了发展“误区”,因此,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对话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关于对话精神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古今中西方对话思想进行分析,提炼出对话精神是认识自我、与他人相遇、追求解放、相互理解、克服偏见的一种精神。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精神具有主见性、批判性、反思性、包容性、真诚性的特征,对话精神的价值在促进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潜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锻炼学生思维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围绕对话精神与对话行为的关系,提出对话行为是对话精神的体现,而对话精神又在影响着对话行为的实施效果。其次,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归因,采取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缺失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虚假对话”、“空洞对话”、“僵化对话”的现象,指出对话精神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缺失的表现,其中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的归因主要是从教育主体、教育实践、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本论文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的培育。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的应然价值追求是关怀学生公共品质的培育,对话精神的实然目标是从“对话技术主义”中解放出来拥抱课堂未知的、不可控制的变化,从“对话功利主义”中摆脱出来守望对话的品质,从“对话个人主义”中解放出来走向对他者负责的伦理取向。其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充满艰辛且漫长的过程,因为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场域,课堂教学中对话精神的培育路径要从对话主体、对话内容、对话环境、对话文化、对话评价出发,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相遇,从关注自我走向他人、从责任走向关怀、从规则走向情境、从规训走向身心的解放,让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在创伤经历中形成的条件性恐惧记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重要病理基础。目前临床治疗PTSD多使用基于恐惧消退的暴露疗法,但消退记忆脆弱、不持久且依赖于环境,导致经过治疗的恐惧很容易复发,治疗的长期效果不佳。寻求更有效的消除恐惧记忆的方法,对优化PTSD、焦虑症等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消退训练中的不同策略对恐惧复发的影响
学位
早期应激会显著地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背后相应的机制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经历过早期应激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执行功能受损所导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在空间定位上主要涉及前额叶及其周围一些区域,在探测前额叶相关执行功能
学位
认知灵活性是执行功能的重要成分,是个体为了顺应变化的情境而转换为另一种思想或行为,使其符合新情境需要的能力。听障儿童已经被诸多研究证实存在显著的执行功能缺陷,却少有研究对听障儿童的认知灵活性特点进行研究。为探究听障儿童的认知灵活性特点,本研究着重研究认知灵活性的规则转换和任务转换过程,对6-8年级的32名听力障碍儿童和30名对照组儿童进行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记录。研究一采用经典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
学位
目的:探索苯海索(trihexyphenidyl,THP)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选用体重200-300 g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使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Longa评分≥2的大鼠纳入后续实验;大
学位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新入职教师的不断加入,其中教育信念是影响新入职教师稳定从教、安心从教、热爱从教的关键因素。教育信念指导着新入职教师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新入职教师在遇到困境时仍能够坚持原有想法,突破困境,实现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确认和坚信自己持有的关于教育命题的看法和观点能够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观倾向性。教育信念以“信”为关键,内隐于教师的精神层面,外化于教师的教育教学
学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考”)的实施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一次重要变化,有助于从入口处把好教师质量关,为培养合格的职前教师发挥助推作用。职前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是职前教师培养的立根之基。本研究在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国考”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通过对数据资料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梳理“国考”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学位
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一直强调人岗匹配,但是随着上下级之间的互依越来越重要,上下级之间的匹配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组织中员工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作为他们的直接上级,是员工开展工作的的指导者和管理者,上下级之间是否匹配,直接影响双方的职业发展及组织的绩效。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探讨上下级之间的幽默匹配情况及其对员工追随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上下级幽默在匹配一致与不一致的情况下对员
学位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探索,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意味着沿线各国(地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经济融合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为金融风险在沿线各国(地区)的快速蔓延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2018年以来,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面临的金融风险大大提升。因此,对沿线国家(地区)的金融
学位
目标调整是个体面对难以实现的任务时,减少对该任务目标的投入并开始追求其他新的目标。目标调整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不适如抑郁是受不能灵活调整目标而影响的。大学生处于能力发展期,但又面临许多学习、就业、人际等压力,面对这些任务,如果不能提高目标调整能力,就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倾向于对自己设置高要求,面对困难任务时,不愿意调整高标准、高目标。以往研究在
学位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世界多国提高教育质量的共同举措,也是我国自2014年以来重点推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UGS联盟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强调建立并实行由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双导师作为卓越教师培养的共同责任人,其选聘质量和指导质量,不仅是卓越教师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通过卓越计划整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的依托。本文以质量管理为视域,以PDCA循环管理模型为理论框架,以H项目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