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育种效应评价及生理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株型改良是玉米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雄穗分枝是株型的重要构成因子之一,分枝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群体叶片对光的截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品种是否耐密植,从而对产量产生影响。在分子水平上发掘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基因,揭示玉米雄穗分枝的形成规律,可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定向改良雄穗提供新的基因资源,也可为雄穗分枝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雄穗分枝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LX1(无雄穗分枝)和LX2(5~8个雄穗分枝)为亲本构建的两个F4家系,对课题组前期精细定位的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位点ub4进行验证。进一步利用LX1与育种中广泛应用的经典自交系黄早四、Mo17和B73组配出的4个F2和BC1群体,对ub4基因的育种效应进行评估。同时对LX1和LX2雄穗分化发育期的内源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探讨玉米雄穗分枝发育的生理机制。此外,以B73为材料构建了ub4候选基因Zm00001d038546的表达谱,以期明确候选基因的表达时期和位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X1和LX2在海南三亚和辽宁沈阳两个地点以45000株/hm~2、67500株/hm~2、90000株/hm~2、112500株/hm~2、135000株/hm~2的密度分别种植,调查雄穗分枝数发现LX1和LX2在10种条件下的分枝数几乎无变异,说明两材料中所携带的雄穗分枝遗传信息不易受环境和密度的影响,较为稳定,适合育种应用。在以LX1和LX2为双亲组配出的F2分离群体中ub4精细定位区间内存在基因重组的单株连续自交选择形成的两个F4群体中,与ub4候选基因Zm00001d038546共分离的标记indel546的群体基因型分型结果与分枝数表型高度吻合,对ub4进行了进一步验证。2.对LX1与黄早四、Mo17和B73组配出的4个F2和BC1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和表型调查,发现群体雄穗分枝数均表现为与LX2相同的ub4基因型个体均值>ub4杂合状态>与LX2相同的ub4基因型个体均值。来自于ub4的一个等位基因分别降低黄早四、Mo17和B73 3.9、2.7和3.5个分枝。ub4能够对雄穗分枝数进行微调,LX1能够作为玉米雄穗分枝数育种过程中的重要种质。同时为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功能性标记indel546、snym010和snym188。3.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Zm00001d038546基因在B73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分析Zm00001d038546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发现Zm00001d038546广泛参与玉米的生长发育,在玉米雄穗、花丝、根、叶中高表达,在茎、胚乳中表达量较低,在胚中表达量极低,同时Zm00001d038546在玉米雄穗生长锥伸长期表达量较低,此后分化进程中表达量升高,雄穗中小穗分化初期的表达量最高,直至雄穗分化完成均保持高水平表达。进一步说明雄穗小穗分化初期是LX1和LX2雄穗产生分枝差异的关键时期。由此初步推测Zm00001d038546可能参与玉米雄穗分枝的生长发育过程。4.通过对LX1和LX2雄穗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LX1中生长素吲哚-3-乙酸(IAA)、生长素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前体物质色胺(TA)和生长素氧化分解途径中的氧化产物吲哚-3-甲醛(ICA)的含量显著高于LX2,LX2中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活性产物5-脱氧独脚金醇(5DS)的含量比LX1高54.08%,而两者的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乙烯(ACC)和脱落酸(AB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同样显示两个材料中激素含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生长素和独角金内酯。表明生长素和独角金内酯可能参与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差异调控。
其他文献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头孢噻呋作为首个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是治疗鸭细菌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据报道,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影响药物在肠道的转运从而促进其吸收。但尚未见有关木犀草素对头孢噻呋在鸭的肠吸收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鸭的外翻肠囊模型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探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对头孢噻呋肠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
学位
产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形态如叶片卷曲度和大小会影响光合作用。适度的叶片卷曲有利于叶片保持直立,这一性状可以有效减少种植群体中植株叶片之间的遮荫率,增加群体光合效率。本研究中,对一个水稻卷叶突变体u56进行生理特性及功能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分蘖期前,突变体u56的叶片卷曲性状不明显,在分蘖期,叶片极度卷曲。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苗期叶片卷曲度增加了2
学位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内及细胞间隙中,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镉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是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镉敏感性具有差异的两个栽培大豆为材料,探究从野大豆分离出的内生菌,对镉胁迫下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研究内生菌缓解大豆镉胁迫的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供试的野生豆内生菌3号-7号菌中,筛选出7号菌对大豆促生长和
学位
随着我国耕作面积的减少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玉米高产育种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玉米株型育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株高、穗位、叶长、叶宽、叶夹角是玉米株型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对控制玉米叶长、叶宽、株高等性状的QTL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先玉335和郑58杂交后代选育的一对高世代姊妹系L1和L2为亲本,构建两个群体,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对株型进行定位。1.对比L1和L2株型相关数据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已从温饱转向温饱与美味并重,因此,大米的食味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稻作区,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育成了一批食味有特色的材料,但对食味突出新材料的食味特性及其成因一直缺乏系统分析。为此,本研究选取2020、2021年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与辽宁省食味稻区域试验的全部试材,及吉林省近年审定的中晚熟食味优良品种及新品系为试材,对其品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又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作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开花期(又叫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影响水稻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水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短日照促进水稻开花。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
学位
衰老是植物生命活动的末期,受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控制。衰老发生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叶片中尤为明显。PP2C磷酸酶是一种在高等植物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磷酸酶,它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信号传导,调节机体的基因和抵抗逆境的能力,在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了克隆两个水稻的PP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OsSAPP2、OsSAPP3,定位于细胞膜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突变体植株。本实验主要对水
学位
水稻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库、源、流的强弱及其相互间的协调程度。但迄今为止,同时控制水稻库、源性状基因对库、源、流性状调控的生理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前期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克隆了1个同时控制水稻库(每穗粒数)、源(剑叶大小)性状基因NAL1,并获得只有NAL1基因的目标区段(50.5kb)为Lemont等位基因导入而其它染色体区段完全为轮回亲本特青的近等基因系(NIL-NAL1LT)。本研究以NAL1
学位
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大多发生在茎秆基部,与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探究不同氮密处理下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可以为育种上选育高产优质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和栽培上应用最优的氮密栽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辽宁稻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不同穗型的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北粳1705(直立穗型常规粳稻)、沈农808(弯曲穗型常规粳稻)、辽优9906(直立
学位
CO类基因在植物成花对日照长度的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课题组前期分离鉴定了草莓中的CO类基因成员,并发现其中的两个成员FaCO3和FaCO5的表达表现出典型的日周期性变化,且变化趋势相反,但二者在草莓光周期响应成花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并不清楚。对草莓成花习性内在机制的了解可以指导生产者更好的进行品种培养和生产调控本研究主要是在对草莓FaCO3和FaCO5基因的分子特性进行进一步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