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对孕妇妊娠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地中海贫血被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遗传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随着人们对孕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中海贫血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仍然说法不一,本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地中海贫血对孕妇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通过科学可靠的方法合并效应量,了解地中海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目的:旨在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地中海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相比,是否存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的情况,二是如果地中海贫血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确实存在升高的情况,探讨不同类型的地中海贫血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为临床决策以及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Meta分析和描述分析。经研究人员讨论并试验后确定检索词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从建库至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地中海贫血与孕妇妊娠结局研究的文献,由两名研究员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13篇,其中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6篇,均为队列研究,文献整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发现地中海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剖宫产、早产以及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无明显增加。将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研究分亚组进行分析。剖宫产亚组结果显示,地中海贫血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剖宫产发生风险未上升,β地中海贫血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剖宫产发生风险上升49%。(RR=1.49,95%CI[1.28,1.72],P<0.05)。早产亚组结果显示,中海贫血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早产发生风险无上升,β地中海贫血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出生缺陷风险上升111%(RR=2.11,95%CI[1.38,3.23],P<0.05)。新生儿低体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海贫血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新生儿低体重发生风险无上升,β地中海贫血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出生缺陷风险上升73%(RR=1.73,95%CI[1.42,2.11],P<0.05)。漏斗图分析提示文献有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地中海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剖宫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存在正相关,巨大儿发生风险无明显增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β地中海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相比,有更高的风险发生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系统评价结果稳定可靠。
其他文献
中日两国在地理上一衣带水,在文化上有着诸多相似性。从古代开始,中国大陆的文化通过不同渠道流传到日本,并在日本开花结果与其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这其中宗教
姜黄素是一种疏水性的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能性质。然而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利用多糖作为纳米载体是改善疏水性功能因子生物利用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之痛,这已被近年来高发的突发事件所印证。透视频仍的突发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对当下中国社会生态特别是舆论生态的深度影响表
民间应用乳香树脂提取物治疗多种不同慢性炎症性疾病已经很长时间了。来自动物模型及人体的实验数据已经确认乳香树脂提取物不仅具有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能力,同时具有抗肿瘤效
“隐逸”这个词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隐逸现象在先秦也已存在,再历经秦汉时期的发展,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
温室建筑由于外观轻盈,造型新颖,造价低廉等优点,从最初的满足生产性需要向休闲娱乐餐饮一体化发展。大型商业化温室在满足通风采光需要的同时对结构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介绍了一种Ka波段可扭矩形软波导组件的结构和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内口径为非标尺寸的法兰盘实现了波纹管、法兰盘和标准硬波导三者之间的阻抗匹配,满足了低电压驻波比的要求;
文章首先通过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亚太各经济体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发现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发展中经济体则集中于资源
近年来,上海相继发生“倒楼事件”和“11.15”特别重大火灾等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负面影响,教训十分深刻。接二连三的重大事故不断敲响建筑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分布范围变广,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的设备检修一直是遵循着“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周期性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