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溢油分散处理中波浪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速,石油开采规模急剧扩大,大大促进了海上油运的迅速发展。不断发生的海上溢油事故使得石油成为海洋的主要污染物。在溢油应急响应中,分散剂的使用是继机械处理后的重要措施。在对其效率的提高上,目前研究热点在于不利使用条件下高效分散剂的研发上,对其操作上的研究较薄弱。目前溢油分散剂作用机理,尤其是波浪在其中的作用尚存在不明确之处,造成分散剂实际使用效率较低。研究波浪作用下溢油分散行为,对于确定预警方案和相应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渤海油和中东原油为研究对象,综合小、中、大型实验方法,对波浪在分散剂处理海面溢油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多角度研究,以探讨波浪与分散剂耦合作用机理、波浪夹带和破碎作用机理、破碎波不同位置的夹带效应;设计滴水实验研究破碎波跌落水体对油膜性质的影响;基于机理的研究,提出分散剂高效使用方案,简易分散效率预测模型方案。具体内容包括:(1)在小型实验中不同条件下,通过考察中东原油分散率随波浪作用时间及随其后的静置时间的变化,验证了前期工作发现的波浪与分散剂耦合作用特征,波浪类型是油下潜的关键因素,破碎波比规则波作用下的下潜率最大高79.8%;分散剂通过与破碎波耦合,增加下潜油的稳定性;即:波浪强度需要超过一定阈值才对分散率有明显影响;分散率随分散剂含量增加有最大值;分散剂效果有时效性;再上浮油的分散性会下降。根据对前期工作的补充的静置实验结果可认为,波浪的贡献主要是对总分散率,而分散剂的贡献主要是对稳定的分散率,是通过与破碎波耦合实现的。(2)在中型实验中不同波浪强度下,通过考察无分散剂的渤海原油YYH的分散率、平均粒径随波浪作用时间及随其后的静置时间的变化,研究了波浪对分散子过程的作用特点,发现:较强的波会因夹带作用大,而影响其破碎效果,使油产生少量但程度大的分散,最大稳定分散率达到93.42%,底层粒径分布在210μm,表层粒径分布在270μm;而相对弱的波的特点是在水的表层破碎作用较突出,120min稳定的表层粒径分布比底层粒径小5μm,破碎程度不大。(3)在大型实验中不同波浪强度下,通过考察不同密度的模拟油球在水中的轨迹、速率及状态,研究了波浪的夹带作用特点,发现:在破碎波的波高1.2倍左右的范围内是强作用区域;卷破波的破碎位置略前处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可使油快速被夹带,但崩破波的破碎位置之后效果最好;波浪破碎位置之前的上浮作用大于之后的上浮作用。波浪可改变本由油水密度差所决定的油球在水体中的状态,本实验条件下,波高大于15cm的波浪可使密度小于海水密度约3%的油球夹带入水。(4)在油表面滴水,可以以缓慢的方式观察油膜被夹带过程。通过分析油膜上形成的水坑、水中形成的水泡和油滴的状态参数,发现:波浪通过拉伸降低油膜厚度,并破坏油膜内部的连续性,从而降低油膜强度,如此反复,将油膜夹带入水。另外,油的不均匀性在拉伸中使其表观粘度和界面张力分别改变26.3%和60.7%,也影响油膜的分散性。(5)在(1)-(3)中发现:反映真正有效分散的是稳定分散率;粒径和稳定分散率有好的关联;小型实验能反映波浪和分散剂耦合特点。由此提出基于小规模行为进行中规模行为预测的简易模型建立方法;提出对“分散率变化速率”的预测作为分散预测模型的输出。在对渤海三种原油进行小、中型分散实验的测试中,得到了较好结果,证实上述方法建立简易模型的可行性。(6)基于机理的研究和简易模型的建立,提出分散剂高效使用建议:使用前测试不同分散剂对不同油的最佳使用量、最佳波浪强度,测试其小型实验中的分散率;实际使用中避免在过强、过弱的波浪条件下过量使用分散剂,修正不正确的经验带来的低效操作。本文关于波浪在溢油分散处理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可为提高分散剂使用效率、制定海上溢油污染的应急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工业生产中大约有10-15%的染料因未与纺织纤维结合而对水体造成污染,使之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物。染料不仅加剧了废水的颜色变化,而且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癌和致突变等危害,严重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会产生其它反应副产物的特点,是处理染料废水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由于其重量轻、吸附能力强、压缩性能好以及具有优异的复用性能等,成为水中污染物吸附去除研究
学位
海洋石油运输及油气开发中,溢油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破坏环境生态。海面溢油流动性还可导致越境污染。溢油溯源鉴别为事故责任认定和法律裁决提供可靠依据,是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对策的重要前提以及防范慑溢油逃逸的有效手段。为提高鉴别可信度和说服力,国际上普遍采用多方法联用策略,相关技术及标准不断更新,对可便携的现场快速鉴别技术需求日益迫切。溢油现场快速溯源,可显著提高执法效率,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环境生态破坏
学位
<正>1湿地与湿地公园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洪护岸、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
会议
甲基橙(MO)作为一种常见有机染料,本研究将设计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吸收微波辐照能量活化过硫酸盐(PDS)产生自由基对其进行氧化脱色处理,蛇纹石作为一种可以形成双层纳米管状结构的材料,具有本研究所需的特性,用做载体。本文进行了不同的铁掺杂条件、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机理探究及多种改进含铁蛇纹石合成方式的微波催化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在以人工合成蛇纹石为载体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掺入对微波辐照能量有良好吸
学位
工业生产使用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Benzotriazole UV Stabilizers,BUVSs)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1],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检出。但目前关于陆生生态系统中BUVSs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甚少,BUVSs的植物吸收转运情况尚未有系统性报道。土壤-植物系统是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BUVSs在植物中的吸收迁移行为对于认识BUVSs的环境行为,评价其生态风险以及对食物链
学位
通过对胶东调水工程渠首沉沙池运行30多年来泥沙淤积、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沙淤积对引水带来的影响,沉沙池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引黄济青沉沙池工程可持续利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对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生态治理、持续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在国际贸易中,船舶运输是全球物流运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船舶压载水排放也被认为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渠道之一,国际海事组织为了解决压载水排放带来的种种问题,拟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该公约于2019年1月22日对我国生效。IMO于2017年7月举办的MEPC第71届会议上通过了新修订的G8,对压载水的处理提出了生物再生的评估要求。目前全球压载水处理系统在二级处理中搭载紫外法的约占
学位
含油废水的来源广泛,排放量大,若不加以适当处理排入环境中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乳化含油废水更是处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膜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处理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乳化含油废水处理的热门选择,但一直存在着处理过程中膜污染严重,渗透通量与油去除率不理想等问题。在本研究中,以煤基炭膜作为基膜,利用超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对其进行亲水改性,在制得最佳改性膜的基础上利用煤基炭膜自身良好的导电性
学位
近年来,环境保护、医学、食品等领域对于过硫酸盐和过氧化氢的检测需求不断提高,开发低成本、高灵敏度的过硫酸盐和过氧化氢传感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在碳纤维布(CC)上原位生长Co3O4和SnxCo3-xO催化剂,制备Co3O4@CC和SnxCo3-xO4@CC敏感电极,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构建过硫酸盐和过氧化氢自供电传感器。考察电极对过硫酸盐和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还原性能,优化电极制备条
学位
铁锰污染是水体环境常见的污染问题。水环境中铁锰含量超标,不但影响环境安全、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而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铁锰的高效去除一直是水环境、尤其是地下水利用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膜法是高效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下水除铁除锰中已有应用研究,然而由于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影响及生物膜对水体中铁锰的去除反应机制仍然不很清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生物膜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