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茸不同时期顶端茸皮组织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we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鹿茸是雄性鹿科动物尚未骨化并带有茸毛的幼角,是哺乳动物唯一能够周期性脱落并完全再生的组织器官。由于鹿茸可以周期性再生且生长速度极快,使得其成为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发生、生长与分化的理想模型。了解鹿茸中各生长因子的功能可以为开展组织再生、创伤修复及肿瘤发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思路与方向。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鹿科动物中的典型代表,对其鹿茸生长发育规律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多集中在顶端组织的间充质层,而对茸皮及软骨等其他组织层的研究相对较少。梅花鹿茸的生长过程通常可以依据鹿茸的典型外型特征:小鞍子、二杠、三杈型,将其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个生长时期,即脱盘后的30 d、60 d、90 d左右。研究已经表明鹿茸顶端为鹿茸的“生长中心”,其内在的众多基因形成基因网络对鹿茸的各生长阶段进行协同调控,具有复杂而精密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因而,研究与鹿茸生长相关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及其表达差异,对探索各基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理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鹿茸顶端组织由茸皮、间充质、前软骨、软骨各组织层组成。本研究以梅花鹿茸顶端茸皮组织为试验材料,针对与鹿茸生长发育相关的KGF、FGF10、HDGF、NGF、MEF2C、ATF3基因,通过提取茸皮组织总RNA,采用RT-PCR和T-A克隆技术获得相应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克隆得到的cDNA序列设计相应基因的荧光定量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索这6个生长相关基因在梅花鹿茸顶端茸皮组织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的表达量及其差异,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成功克隆并获得梅花鹿KGF、FGF10、HDGF、NGF、MEF2C、ATF3基因的cDNA完整编码区序列,全长分别为585 bp、642 bp、720 bp、726 bp、1302 bp、546bp,分别编码194、213、239、241、433、181个氨基酸。(2)KGF、FGF10和NGF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具有跨膜结构的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489.17、23767.08、36628.48,理论等电点PI值分别为9.35、9.61、9.63,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为主;HDGF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不具跨膜结构的稳定的亲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534.94,理论等电点p I值为4.70,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MEF2C和ATF3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不具跨膜结构的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898.44、20565.60,理论等电点p I值分别为8.69、8.58,二级结构分别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为主。(3)通过Blastp功能比对显示,本研究中的6个生长相关基因在梅花鹿茸进化过程中均高度保守,种间差异小,与白尾鹿、牛、羊等同源物种相应基因cDNA序列相似度均在95%以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白尾鹿、牛、羊等同源物种相应蛋白相似度均超过96%。推测这6个生长相关基因在物种进化中有重要功能,是生命活动中关键的功能基因,可能在鹿茸再生及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本研究中的6个生长相关基因在梅花鹿茸皮组织的各生长时期均有表达,且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KGF基因在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中期与后期的差异不显著(P>0.05),中期是前期的2.1585±0.0141倍,后期是前期的1.7285±0.2253倍;FGF10基因在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中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中期是前期的0.0947±0.0087倍,后期是前期的2.3897±0.0468倍;HDGF基因在前期与中期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前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中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中期是前期的1.3258±0.2985倍,后期是前期的3.7235±0.5319倍;NGF基因在前期与中期、中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前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中期是前期的1.9334±0.2143倍,后期是前期的3.2851±0.1663倍;MEF2C基因在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中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中期是前期的3.2106±0.1835倍,后期是前期的3.6201±0.1951倍;ATF3基因在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中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中期是前期的3.0835±0.1813倍,后期是前期的5.5429±0.4433倍。综上,本研究发现梅花鹿KGF、FGF10、HDGF、NGF、MEF2C、ATF3基因在进化中的保守性较高,对鹿茸的生长发育与组织修复有重要作用,在不同时期茸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鹿茸生长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为哺乳动物的组织创伤修复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穿山甲科动物因其食用和药用价值而遭到人类的乱捕滥猎和非法贸易,濒危灭绝。研究表明穿山甲科物种的分类关系还存在未知领域:亚洲穿山甲中是否存在一个新的物种。由此,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和9个核基因重构了穿山甲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鉴于穿山甲科物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9个核基因中筛选了最适分子标记,并评估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序列长度对其物
学位
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常用抗肿瘤药物,其主要副作用是诱发肠黏膜炎导致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几乎所有的5-FU治疗患者都会发生肠黏膜炎,是造成肿瘤治疗中断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目前仍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菌群的重要抗炎代谢物,是“肠-免疫轴”的主要调控因子,具有抑制免疫细
学位
新发传染病由于其“新发性”,易于造成来势凶、传播快及传播范围广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严重威胁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及身体健康。在导致新发传染病的各类病原体中病毒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几次疫情均是由病毒感染导致,例如:2002年的“非典性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而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导致的。截至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的人数达到609
学位
背景及目的:机制性的雷帕霉素靶分子(the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生物体内以m TORC1与m TORC2复合体形式存在。m TORC1通过整合生长因子、能量、营养、应激等信号,调控细胞内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代谢。m TORC1通过磷酸化底物4E-BP和p70S6K调节e IFs复合物形成,启动m
学位
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的人兽共患病,在2019年春节期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SARS-CoV-2的宿主众多,包括许多哺乳动物,例如人、宠物猫狗和水貂等。由于疫情突发致使我们对病毒的认知不
学位
MicroRNA(miRNA)在哺乳动物体内调控基因转录后的表达,与动物的生长发育、肿瘤发生等相关,在哺乳动物体内miRNA不仅可以直接调控基因表达,还可通过靶向其靶基因间接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microRNA PC-5p-4811(miR-4811)是在鹿茸生长点软骨中发现的新miRNA。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来筛选miR-4811的真实验靶基因,从而进一步探究各个靶基因
学位
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结合样线法、样点法、样方法和红外相机法,对凉水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系统监测,对鸟类群落的基本组成(物种组成、区系结构、居留类型、保护物种、优势度、相对丰富度)、时间分布格局(月份和季节尺度)、空间分布格局(水平分布的生境类型、垂直分布的集团结构)、及气候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凉水保护区是小兴安岭区域典型的以红松为优势植被的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具有温带陆地环境的典型
学位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入侵始于刺突(spike,S)蛋白与病毒受体结合,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SARS-CoV-2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受体。目前除了疫苗开发,阻断ACE2来抑制
学位
研究目的: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生存期短。长链非编码RNA ABHD11-AS1作为一种促癌因子参与多种肿瘤发病,高表达ABHD11-AS1的患者预后不良。先期研究中我们发现ABHD11-AS1存在不同转录本,但其对干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先期研究中发现ABHD11-AS1能影响ATP11A的表达,而ATP11A维持膜脂不对称,它所维持磷脂酰丝氨酸分布是KRAS膜锚定的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ATP1
学位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重要的湿地环境指示物种,目前西部野生种群的数量逐渐下降。动物肠道中寄居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在宿主的生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恢复,本研究通过扎龙保护区迁地保护的两种管理模式(笼养和半散养)下丹顶鹤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比较研究,探究不同管理模式对丹顶鹤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丹顶鹤保护提供部分理论参考。1.本研究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