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抽提土壤和植物水同位素偏差机理及改进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和植物间的水分联系及相互作用一直是生态水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氢氧稳定同位素因具有准确的水分示踪功能,已成为研究土壤和生态水文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土壤、植物等复杂体系水样采集的不准确或不匹配成为限制同位素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并长期被视为获取土壤和植物水标准方法的低温真空抽提(CVE),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偏差,且其提取水分过程中的分馏现象及其机理仍不明晰,CVE法从土壤和植物中采集出的水分是否与要研究的参与生态水文过程的水体相匹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探明和解决CVE法导致的同位素偏差为目的,分别以土壤水和植物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同位素标记及盆栽等试验,系统探究CVE法导致同位素偏差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土壤水和植物水稳定同位素分析准确性的改进措施或替代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真空抽提法导致土壤水同位素偏差机理方面,通过对四种质地土壤进行两个温度下的烘干预处理和五个含水量梯度的土壤复水-抽提试验,研究预处理温度对CVE土壤水回收率与同位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预处理温度对CVE抽提水回收率及同位素值均有显著影响。传统105℃不足以释放土壤中的紧密束缚水,205℃是将全部土壤水烘干的临界温度;随着土壤黏粒含量与含水量比值的增加,105℃预处理土壤的水回收率显著高于100%并呈上升趋势,205℃预处理土壤则显著低于100%且呈下降趋势,表明95℃加热下CVE的提水能力介于105℃和205℃对土壤水干燥能力之间。相比于参考水,105℃预处理土壤的抽提水~2H贫化而18O富集,205℃预处理时抽提水中的~2H和18O均呈现贫化;前者主要是由于土壤紧密束缚水和矿物质同位素交换和提取过程中与添加水的混合所导致,而不完全抽提导致后者同位素特征遵循平衡分馏规律。因此,CVE提取土壤水的同位素偏差是不完全抽提和水-岩同位素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2)提高真空抽提土壤水同位素分析准确性方面,通过对四种质地土壤在五种含水量梯度下进行复水-抽提试验,提出CVE土壤水同位素偏差与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95℃加热条件的CVE系统导致土壤提取水不同程度的贫化,有84%的CVE样品同位素偏差超过测量精度的两倍;土壤含水量和黏粒含量是影响抽提偏差的主控因子,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同位素偏差显著增加;建立了δ~2H和δ18O偏差的矫正方程(R~2=0.84,P<0.01和R~2=0.60,P<0.01),|ME|和RMSE均小于同位素分仪测量精度;矫正方法可提高土壤水同位素分析精度2‰-6‰。CVE土壤水同位素偏差对地下水补给、植物水源划分和土壤蒸发等计算结果影响显著(P<0.05),影响程度取决于偏差与潜在端元同位素范围的相对关系。当土壤含水量较低(<0.2 g g-1)和潜在端元间同位素组成分布较窄时,应着重考虑CVE引起的土壤水同位素偏差。(3)真空抽提法导致植物水同位素偏差机理方面,通过对两种植物的三个部位在五个含水量条件下进行两种标记水的复水-抽提试验,研究CVE植物水同位素偏差的影响因素;采用机械法分离新鲜枝条导管水和组织水,解析CVE植物水同位素偏差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标记水样,CVE植物水的δ~2H显著贫化(P<0.05),而δ18O值差异不显著;CVE导致的植物水~2H偏差(Δδ~2H)受物种、部位、含水量、标记水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难以建立统一的偏差矫正方程。田间苹果枝条组织水的~2H显著贫化于导管水,而两者的18O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相近含水量和同位素初始值条件下,CVE导致的Δδ~2H为-8.52±0.90‰,植物木质部中组织水和导管水异质性导致的Δδ~2H为-3.33±0.76‰,表明有机质-水的氢交换和木质部水体同位素异质性均可导致δ~2H负偏差;其中,有机质-水的氢交换是主要原因。(4)提高植物水同位素采样分析的准确性方面,通过导管水替换和盆栽试验标记植物水源信号,验证了气推法、离心法、压榨法和CVE法对植物水同位素分析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导管水替换试验和盆栽试验中,CVE法分别引起-8.21±0.67‰和-9.73±1.39‰的显著~2H偏差;导管水替换试验中,气推、离心和压榨的枝条水δ~2H和δ18O与标记水无显著差异(P>0.05),准确性:气推法>离心法>压榨法;盆栽试验中,植物提取水同位素准确性:气推法>离心法>压榨法,但对盆栽生长植物的提取成功率:离心法>压榨法>气推法。其中,气推法和离心法均能分离出代表植物蒸腾的导管水,准确反映植物水源同位素信号,而离心法能同时满足植物水同位素准确性和测样最小水量的要求,是提取植物水的最佳替代方法。在准确采集植物导管水同位素的基础上,导管水的~2H和18O同位素与标记水或灌溉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植物根系吸水和导管水分运输过程中均不发生显著的同位素分馏。综上所述,CVE导致的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偏差可利用间接方法进行矫正;但CVE植物水的氘偏差主要源自有机质与水的氢交换且受多因素影响,目前难以进行有效矫正,应采用可直接提取木质部导管水的离心法等方法替代。研究认为CVE法在植物水同位素分析有效性有待商榷,需重新审视目前基于CVE获取植物水同位素的结论和假设。研究结果为突破同位素技术在生态水文研究中的主要瓶颈—采样分析不准确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厘清土壤-植物水分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陕西关中平原是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主产区之一。缓释氮肥因其逐步释放氮素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但受气候环境影响,缓释氮肥的氮素释放与作物氮素需求的同步性不确定,加之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缓释氮肥的应用和管理方式对提高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农田氮肥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开展,包括两个试验研究。试验一为
学位
在过去十年中,组学分析的快速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生物学相关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简称GWAS)研究,已经鉴定出数以千计与表型相关的基因位点。然而,由于传统GWAS的局限性,对于遗传学界,基于GWAS结果阐明遗传疾病(genetic disease)的致病机制并进一步应用于药物发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蛋白
学位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过程对土壤碳循环和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自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该区植被得以恢复,土壤碳库发生巨大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显著影响。此外,降雨是激发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呼吸的重要因子,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使得降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特征难以预测。因此。开展土壤呼吸对降雨格局的响应特征研究,对
学位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氢键与卤键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深入探索了氢键和卤键的作用特点和机制,这对于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合成新药物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基于蛋白质片段分子间相互作用数据构建电荷转移图谱,采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任意蛋白质复合物的电子结构拓扑性质与电荷转移网络,这有助于理解电荷转移现象在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电荷转移现象,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体内信号传导,
学位
用较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粮食是现代农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更加充分的利用作物的节水潜能,使得作物在获得稳定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大量关于调亏灌溉和干旱锻炼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宜的灌溉水分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利用小麦的耐旱性来保障产量和提升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的干旱-复水情境(时期、时长、程度、频率)会影响冬小麦对干旱的响应和复水后的恢复,从而影响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探
学位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导致居住地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需要根据政府和业主方规划搬迁至他处的群众,又称水库移民。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水力资源开发进程中关键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移民安置,采用“农业安置”是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安置模式,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特定历史时期移民安置的现实困难,为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以土为本、以
学位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植被恢复加剧了区域水资源耗用强度,部分区域出现土壤干层,生态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受到显著影响。如何建立植被适水格局调控体系,全面提升植树造林效益,是黄土高原高质量生态建设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区域尺度上植被建设大多基于静态的水土资源承载力,忽略了植被建设驱动的土地利用转换对下垫面水土过程的动态影响。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
学位
自2011年以来,玉米已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双第一的作物。黄土高原地区的光热条件较好,是我国玉米的优势产区。然而,该地区的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频发的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结合表征干旱以及玉米长势的多源数据,在生长季内对产量进行及时、准确地的预测,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用于玉米产量预测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这两类模型中的大多数为辐射驱动型。由于建
学位
水稻的穗型主要由每穗枝梗和小穗数目所决定。水稻的小穗由一个小花,一对护颖以及一对副护颖所组成。小花由一对颖壳(外稃和内稃),一对浆片,六个雄蕊和一个雌蕊所组成。护颖和内外稃在细胞形态和外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护颖的起源和功能仍不是很清楚,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假说是水稻的祖先小穗包含三个小花,在进化的过程中侧边两个小花逐渐退化掉内部器官,最终剩下外稃进而退化形成护颖。LAX PANICLE1(LAX
学位
我国柑橘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野生资源。柑橘属植物普遍存在多胚现象,不易产生杂交苗,但柑橘种间杂交频繁,导致遗传背景复杂,柑橘的起源与驯化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柑橘常见品种鉴定的InDel标记和品种DNA身份在线快速鉴定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橘种群的遗传背景和驯化,解析了果实低酸驯化的基因组学基础;分析了柑橘杂交种在无性繁殖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