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驯化选择及体细胞变异的基因组基础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柑橘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野生资源。柑橘属植物普遍存在多胚现象,不易产生杂交苗,但柑橘种间杂交频繁,导致遗传背景复杂,柑橘的起源与驯化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柑橘常见品种鉴定的InDel标记和品种DNA身份在线快速鉴定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橘种群的遗传背景和驯化,解析了果实低酸驯化的基因组学基础;分析了柑橘杂交种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产生芽变的基因组学基础,首次构建了甜橙芽变的基因组变异图谱。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InDel分子标记开发以甜橙参考基因组序列作为查询序列(query sequence),序列长度为300 bp,运用BLAT比对方法将查询序列比对到其他柑橘基因组框架图,筛选查询序列与目标序列长度差异在30-500bp的多态性位点,用于候选InDel标记的开发。然后在InDels两侧设计引物用于扩增柑橘代表物种,采用方便快捷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多态性进行验证,准确率高达90%,获得了268个高质量InDel标记。2.开发了柑橘DNA身份在线快速检测软件Citrus ID利用橘、柚、枸橼、宜昌橙、金柑和枳壳等6个柑橘大类的群体基因组深度测序的数据,鉴定到群体间分化极大、物种特异的211万个SNP位点。根据这些物种特异性SNP位点设计了快速鉴定柑橘品种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构成特征的分析流程,建立了柑橘首个在线快速品种鉴定的数据库网站(Citrus ID)。该数据库目前包含已测序的489份柑橘资源的信息,包括橘、柚、枸橼、宜昌橙、豪壳刺、金柑、枳壳、甜橙、酸橙、葡萄柚、柠檬、莱檬、香橙以及其他野生柑橘的基因组结构特点。3.橘驯化的遗传基础解析本研究收集到66份在南岭山脉以及附近的野生橘、半野生橘和栽培橘资源。相比于野生橘,栽培橘果实的柠檬酸含量显著较低,但可溶性糖含量几乎没有差异。基因组组分分析表明,野生橘遗传背景相对纯合,而栽培橘基因组广泛存在柚渐渗区域,柚渐渗的比例范围为1.3%-14.1%。通过系统发育进化和基因组结构分析,明确了目前所有橘资源中最典型、基因组背景纯合的原始野生橘资源是莽山野橘。野生橘中道县野橘、贺州野橘、江永野橘和酸橘是真正的橘;而栽培橘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群体MD1和MD2,地理位置分布分别对应我国南方南岭山脉的北面和南面。与野橘比较,MD1与MD2基因组中受到驯化的区域分别是6.5%和6.8%,两者重叠区域仅占37.2%,这表明栽培橘可能存在两个独立的驯化事件。将橘与柚、枸橼、宜昌橙和蚝壳刺等四个柑橘种类进行群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鉴定了225个橘群体特异基因组区域(“基因组岛”)。通过橘群体演化历史研究发现,道县野橘和MD1栽培橘的有效群体经历了扩张和瓶颈现象;而莽山野橘和MD2栽培橘的有效群体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另外,在MD1和MD2栽培橘基因组有9条染色体呈现不同的柚渐渗模式;野橘群体中检测到了1.77%的宜昌橙的遗传渐渗区域。Cit ACO2的遗传水平和转录组水平在野橘和栽培橘MD2之间都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橘果实酸度驯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甜橙基因组体细胞变异图谱绘制我们在30个甜橙中鉴定了4167个单碱基核苷酸体细胞变异,其中274个影响基因的编码或导致可变剪切。同时还鉴定了63个体细胞基因组大片段的变异,包括33个等位基因缺失或基因组纯合缺失事件,18个等位基因复制事件和2个基因转换事件。在葡萄柚、酸橙、温州蜜柑和柠檬四个柑橘杂交种基因组中鉴定了5个等位基因缺失和5个等位基因复制事件。根据4167个基因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30个甜橙可分成中国南方起源和欧洲起源两大类。福本脐橙和纽荷尔脐橙基因组变异事件最为明显,分别包含10.1 MB和12.5 MB的基因组复制事件;其次是锦橙,在第1、2、3、4、5和8号染色体总共检测到了9个等位基因缺失事件。通过比较10个脐橙芽变品种与20个普通甜橙重测序数据,鉴定了6个脐橙特异的SNV标记。此外还发现了21个无酸甜橙特异的SNV信息,其中1个是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7Kb的等位基因缺失事件,2个属于长末端反转录转座子的插入事件。通过比较无酸甜橙和普通甜橙的转录组,共发现了262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他文献
气候变暖导致干旱频发,加剧水资源短缺矛盾,威胁粮食安全。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是缓解农业用水矛盾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全球多点试验中WUE响应干旱的结果因区域、气候、作物、管理因素等存在较大异质性;同时传统农业WUE通常以蒸散发(ET)而非真实耗水量——蒸腾(T)作为参考标准,因而不能合理指导农业水资源管理。为此,本文首先通过数据整合分析与挖掘,建立全球尺度干旱条件下
学位
陕西关中平原是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主产区之一。缓释氮肥因其逐步释放氮素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但受气候环境影响,缓释氮肥的氮素释放与作物氮素需求的同步性不确定,加之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缓释氮肥的应用和管理方式对提高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农田氮肥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开展,包括两个试验研究。试验一为
学位
在过去十年中,组学分析的快速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生物学相关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简称GWAS)研究,已经鉴定出数以千计与表型相关的基因位点。然而,由于传统GWAS的局限性,对于遗传学界,基于GWAS结果阐明遗传疾病(genetic disease)的致病机制并进一步应用于药物发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蛋白
学位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过程对土壤碳循环和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自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该区植被得以恢复,土壤碳库发生巨大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显著影响。此外,降雨是激发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呼吸的重要因子,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使得降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特征难以预测。因此。开展土壤呼吸对降雨格局的响应特征研究,对
学位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氢键与卤键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深入探索了氢键和卤键的作用特点和机制,这对于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合成新药物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基于蛋白质片段分子间相互作用数据构建电荷转移图谱,采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任意蛋白质复合物的电子结构拓扑性质与电荷转移网络,这有助于理解电荷转移现象在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电荷转移现象,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体内信号传导,
学位
用较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粮食是现代农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更加充分的利用作物的节水潜能,使得作物在获得稳定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大量关于调亏灌溉和干旱锻炼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宜的灌溉水分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利用小麦的耐旱性来保障产量和提升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的干旱-复水情境(时期、时长、程度、频率)会影响冬小麦对干旱的响应和复水后的恢复,从而影响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探
学位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导致居住地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需要根据政府和业主方规划搬迁至他处的群众,又称水库移民。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水力资源开发进程中关键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移民安置,采用“农业安置”是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安置模式,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特定历史时期移民安置的现实困难,为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以土为本、以
学位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植被恢复加剧了区域水资源耗用强度,部分区域出现土壤干层,生态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受到显著影响。如何建立植被适水格局调控体系,全面提升植树造林效益,是黄土高原高质量生态建设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区域尺度上植被建设大多基于静态的水土资源承载力,忽略了植被建设驱动的土地利用转换对下垫面水土过程的动态影响。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
学位
自2011年以来,玉米已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双第一的作物。黄土高原地区的光热条件较好,是我国玉米的优势产区。然而,该地区的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频发的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结合表征干旱以及玉米长势的多源数据,在生长季内对产量进行及时、准确地的预测,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用于玉米产量预测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这两类模型中的大多数为辐射驱动型。由于建
学位
水稻的穗型主要由每穗枝梗和小穗数目所决定。水稻的小穗由一个小花,一对护颖以及一对副护颖所组成。小花由一对颖壳(外稃和内稃),一对浆片,六个雄蕊和一个雌蕊所组成。护颖和内外稃在细胞形态和外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护颖的起源和功能仍不是很清楚,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假说是水稻的祖先小穗包含三个小花,在进化的过程中侧边两个小花逐渐退化掉内部器官,最终剩下外稃进而退化形成护颖。LAX PANICLE1(LAX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