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中国“非虚构”文学城乡形象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发展脉络,一条自传统主流文学而来,从杂志走向书店,凝结为厚重的精神故土;另一条则由大众文化衍生,从杂志走向网络,具有广阔的写作空间;二者遥相呼应,共同关注着中国的乡村与底层、聚焦于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用“非虚构”的文字构建当代中国的现实和真相,建构中国城乡形象谱系。本文以“非虚构”文本为切入点,以2010年《人民文学》创建“非虚构”专栏为起点,重点研究近十年来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城乡形象,探讨“非虚构”文学中文学和社会关系议题。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整理分析2010年以来中国“非虚构”的文学期刊、网络平台及征文大赛、研讨会集会论文等与之相关的写作平台,探寻“非虚构”文学写作的发展趋势及呈现的写作策略和文学特征,论证十年来“非虚构”文学的繁荣发展及彰显的时代意义。第二、三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通过对“非虚构”文学中乡土的现实形象和精神形象进行梳理,述说村庄个体的生存境遇,表现转型期乡村发展的复杂面貌,探求非虚构乡土叙事下中国乡土形象。第三章则以“非虚构”文学中城市的现代工业景象与打工者形象和城市的生活文化空间和商业文化空间为主要内容,书写城市生活背景下个体的喜怒哀乐,展现城市前进过程中的抗争图景,探究非虚构城市叙事中所呈现的中国城市形象。第四章探究“非虚构”文学城乡形象的双重建构中衍生出的“乡衰”、“城困”现象;并试图通过关联“非虚构”文学中的城乡写作,窥探当代“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文学演变趋势。
其他文献
高中生自我和谐和父亲教养方式近年来在社会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高中生而言,除了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还要学会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这也导致他们内心的矛盾加深,致使自我和谐度变差,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选取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自我和谐程度进行研究,并考察高中生自我和谐与父亲教养方式、高中生惧怕否定评价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高中生自我和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为家校改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中职英语在中职学习阶段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科目,而英语中的阅读理解则是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针对中职生群体的特殊性,将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阅读理解相结合。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探究中职生在不同自主水平下对英语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邮电学校300名中职生进行调查,针对其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并跟踪他们的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我国农业发展较慢,农村社会相对落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解决这个矛盾,把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来解决长期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家长和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已不仅仅满足于公立学校教育,而要进一步寻求更大的提升。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由此应运而生,并凸显出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然而,面对基础教育校外培训市场多元化的供给和需求现状,蓬勃发展的校外培训市场能否真正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培训需求,这已成为一项迫切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P市基础教育校外培训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采
抖音以“音乐短视频社区”为定位,凭借强互动、简易性、年轻化等特点广受青年用户喜爱,成为短视频行业翘楚。在高校,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食堂、操场都可看到观看或者拍摄抖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晒抖音”“刷抖音”“评抖音”的行列中。抖音所具备的接地气的内容、炫酷式的表达、惊喜式的呈现与沉浸式的传播等特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然而,抖音过载的信息量、话语的失范与算法无价值等缺陷,也
道德判断是个体根据道德准则或价值基准对他人或事物赋予道德价值的活动。自主机器人是可以自主进行决策的智能机器,遵从人类指令进行行动,但人类的指示并不是必须的。以往有关于自主机器人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个体对自主机器人和对人类道德判断上存在何种差异,而较少关心其它影响因素。心理距离是道德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道德两难困境中,近心理距离下被试更易采取功利性行为,远心理距离下被试更易采取
随着我国征收补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征收补偿领域日益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敛财获利的新型犯罪集聚地。现阶段在这片新型犯罪集聚地上各种财产型、经济型与职务型共同犯罪日益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各种层出不穷的共同犯罪行为出现不断突破法律的底线,踩踏道德的红线,触碰政策的高压线。其不仅背离了征收补偿制度设立的初衷,侵占了社会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而且也对社会的公平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面对这块新
教师作为一个群体,从春秋演绎到当下,亘古不变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一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变迁,当代社会成了一个无定的社会,老师的身份变得不明不白,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与“公共性”开始割裂。大学老师常常以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居,中小学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却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群体中最大的基数,与家家户户的幸福紧密联系,单纯的“教书匠”角色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创伤、死亡与救赎”为切入点,选取童伟格的《王考》《无伤时代》《西北雨》《童话故事》为主要分析对象,童伟格其他作品为辅助参照,探讨童伟格如何从创伤与死亡中来理解台湾岛屿的历史与家族史,试图厘清童伟格作品中时间与空间、生与死、记忆与遗忘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进而更深层次地观照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童伟格小说以家乡台北万里乡为叙事地点,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留下与离开、死去与复活、失落与寻找、记忆与遗忘,
利用Aspenplus模拟了某化工厂有机废液添加对水煤浆气化反应温度、合成气成分、产气量等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有机废液含量对煤气化反应的影响,为煤气化协同处理煤化工废液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