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词解决在语言理解中具有关键作用。代词歧义的原因是前面有两个先行词,它们都可能是代词互指的候选项。代词歧义的消解是通过后面的解歧信息把代词限制到某一个先行词实现的。影响代词解决的因素主要有语义因素和句法因素。先行词的提及顺序会影响代词的解决,人们倾向于把首先提及的先行词指派给代词。在语义因素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对句子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具有隐含因果关系的动词会影响代词的加工。目前,关于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代词解决中起作用的时间进程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焦点假设、整合假设。这两种理论各自都有大量的实验研究支持,并未得到明晰、一致的结论,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以往的研究得到支持不同理论的结果,这可能与研究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有关,也可能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够敏感有关。而且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解释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口语理解中的作用及其时间进程。
本研究采用visual world眼动范式,设计2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口语句子理解中,首先提及效应和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对代词解决的影响及其时间进程。
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在汉语口语理解中,当先行词都是主语、只是提及顺序不同时,首先提及效应是否对代词解决产生即时影响。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是代词指代的先行词的提及顺序(首先提及、第二个提及)。实验材料中先行词在主语/宾语地位和施事/受事方面是一致的,先行词是通过连词“和”相连接的平行的、并列的。因此,句中2个先行词在语法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提及的顺序不同,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结果表明,首先提及效应仍然存在,被试能够即时地利用先行词提及顺序的信息来进行代词先行词的指派,首先提及效应对代词的解决存在即时影响。
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在汉语口语理解中,隐含因果关系是否对代词解决产生即时影响。该实验采用2×2被试内设计,两个自变量分别为动词类型(NP1动词和NP2动词)和一致性(一致和不一致)。材料中采用熟悉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和视觉背景信息,这与日常语言理解具有共同的特点。结果表明,隐含因果关系对代词解决的影响不是即时发生的,不支持焦点假设,在解歧信息出现之前被试看首先提及的人物较多,表现出首先提及效应对代词解决的即时影响。
综合上述结果,在汉语口语理解中,我们发现先行词提及顺序会影响代词解决,首先提及的先行词更容易被解释为代词的指代对象,而且这种首先提及效应是即时发生的;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对代词解决的影响是延迟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