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声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to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1890-1959)是继斯美塔纳、德沃夏克、雅纳切克之后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捷克作曲家。当今音乐学者已对其创作风格进行时期划分,如有人曾评论他20世纪初为达达主义,20年代时为折衷主义(1),30年代左右时为超现实主义,40年代左右时为成熟的新古典主义等。但是,通过对马尔蒂努相关资料的整理,发现马尔蒂努认为40年代的新古典主义作品并不是其所追求的风格。而后,笔者对马尔蒂努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和分析,确实存在音乐作品与其所属的创作分期音乐风格有着较大差异的情况。1943年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如此,按照音乐学家的风格时期划分,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但实际作品中大量的调性扩张及分裂音和弦、附加音和弦等却透露了清晰的后调性音乐特点。鉴于此,本文以马尔蒂努《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结合作曲家生平经历、创作历程;从作品相关创作背景入手,深入剖析马尔蒂努该作品中的和声技法,厘清作品音乐发展逻辑,进而探究作品中的创作理念,明白作品内在凝聚力,以此辨析该作品的具体风格。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绪论、正文及结语。绪论中说明了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现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等等。正文则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作曲家的生平、创作情况及对《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是作品调式调性运用特点的论述;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大小调式分布特点的归纳,通过在整体框架基础上,简化还原分析作品中调式调性的布局、运用特点;另一方面是,除对大小调式因素的综合考量外,利用兴德米特潜调性、和声紧张度的分析理念分析中古调式、多调性、新调性等后调性因素的应用。第三章是对作品和弦材料的构建及组织逻辑进行探究;该作品中包含着种类多且数量大的不协和和弦,如:分裂音和弦、复合和弦、高叠和弦等,和弦材料如何纵向搭建及横向进行是该章节的分析重点。此外,又依据莱蒂主题动机法中的核心理念对主题材料动机核变的发展特点展开剖析。第四章是对作品功能化和声及调式化和声进行的分析;了解它们如何运用、转换,并探寻其发展变化的逻辑,尝试辨明作品和声进行的变化依据。第五章则是对于前四章的总结概述,针对创作风格上的归纳及一些启发;最后则是结语。希望本文对马尔蒂努《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和声及相关分析论述,能够深化我们对于马尔蒂努的了解,进而更准确地辨析他的创作风格及特点,并对我们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者们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关于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它以人的发展为基本脉络,揭示出人的发展进程与社会历史发展历程的一致性。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系统剖析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仅对辨清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历史分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继而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导向。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内容丰富,涉及文本繁多。文章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
学位
《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交往思想,为应对全球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方法指导与价值指引。论文在厘清世界交往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基本特征、空间意蕴以及现实启示等方面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交往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和概括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交往有其形成的必然性及合理性。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交通通讯技术的日臻成熟,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使世界交往
学位
鼓子秧歌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具有汉族民间舞典型特质,主要流传于山东中北部地区,目前是各高校男班民间舞的主要教材。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商河鼓子秧歌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商河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将“非遗”文化学习纳入学校教育,并于2021年获得山东省“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本文将在非遗保护的视阈下,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式与分析方法对鼓子秧歌的校园传承进行深入考察与
学位
落实和开展劳动教育是解决人才储备缺口、顺应中国国情的关键措施,是开展培养学生多方向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高效提升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习繁忙、时间紧凑,却又恰逢学生逐步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养成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节点,思想政治课便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出现劳动与“变相体罚”挂钩、劳动教育逐步弱化或缺失的现象。据此,如何充分发挥
学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的学科课程,更是具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情感的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品格、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改版后,课程内容全面更新,更加关注课程内容的情感立意及德育功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情感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体现,情感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帮助学生形成
学位
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其中对于“音乐表现要素”的欣赏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内容。初中音乐欣赏课是“感受与欣赏”的载体、是传播民族器乐知识的媒介。为了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民族器乐的风格特色,针对民族器乐欣赏课中的音乐表现
学位
在历经二十世纪上半叶“全盘西化”、“国粹主义”、“中西结合”音乐思想洗礼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并以全新的姿态在中国音乐创作道路上担纲着重要角色。通过对近现代中国音乐创作研究不难发现,中国作曲家在有意识的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音乐对音乐创作影响同样深远。鉴于此,笔者选择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曲家陈田鹤艺术歌曲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学位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是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可行之路,而议题式教学作为其有效抓手,适应了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与运用价值,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广泛关注,但当下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值得引起重视,这正是本论文立论的出
学位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学校思政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等教育任务。在中学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建设好中学思政课,提高整体的教学实效,成为国家关心、社会期望的重要事情。2019年,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推动教学工作的
学位
高质量旅游供给和需求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供给与需求平衡关系意义重大。论文从高质量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关系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旅游供需均衡理论、旅游流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中国大陆高质量旅游供需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因素与优化路径。论文以省域层面为解析尺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HP滤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