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LD)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LD会造成乳糖吸收不良,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原发性乳糖酶缺乏(adult-type hypolactasia,ATH)是最常见的类型,属于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1]。目前研究发现:-13910C/T、-14010G/C、-22018G/A等突变点与乳糖酶持续性相关;突变沿着畜牧业及动物驯化扩散,人群饮奶或对其他奶制品的消费对突变有很强的选择优势[2]。因此乳糖的摄入是否影响乳糖酶活性;乳糖酶的转录翻译过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值得研究。 为了探讨乳糖对乳糖酶活性的影响,我们通过牛奶这一常见的含乳糖营养品对繁殖周期短、遗传背景单一的Balb/c小鼠进行干预,从而了解乳糖对传代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作用,为人类长期的饮奶提供理论指导。 目的:通过饲喂传代培养的Balb/c小鼠定量牛奶,观察含乳糖牛奶对小鼠小肠内乳糖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传代培养Balb/c小鼠,实验组(S)给定量牛奶刺激,对照组(D)给予同等量的蒸馏水,分别在小鼠3W、5W、7W、9W取小肠粘膜组织研磨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改良的Dahlqvist方法进行乳糖酶活性测定。 结果:(1)本实验中乳糖酶活性体外测定的最适条件:pH为4.6,水浴反应75min,加入显色剂3.0ml,显色45min。(2) Balb/c小鼠小肠各段乳糖酶活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3)多代饮奶对乳糖酶活性的影响:对照组(D) Balb/c小鼠不同年龄段小肠乳糖酶活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以3W酶活性最高,在小鼠断乳后即3W龄后肠道乳糖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代不同周龄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之间比较:一代、二代实验组对照组3W、5W、7W、9W之间不存在差异;三、四代实验组对照组3W之间不存在差异,5W、7W、9W实验组对照组之间出现差异,实验组酶活性显著增强。实验组各代不同周龄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之间比较:3W龄各代之间不存在差异;5W、7W、9W龄一、二代与三、四代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三代与四代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且乳糖酶活性呈增强趋势。对照组各代不同周龄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之间比较:3W、5W、7W、9W龄各代之间均不存在差异。 结论:本实验中乳糖酶活性体外测定的最适条件是:pH为4.6,水浴反应75min,加入显色剂3.0ml,显色45min。Babl/c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分布均匀,不存在统计学差异。Balb/c小鼠乳糖酶活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且酶活性下降多发生在断乳后,与人类乳糖酶活性变化相同;实验组给予高于正常量10倍牛奶量刺激,在子3代的培养中出现了乳糖酶活性的增高,说明长期的牛奶刺激可提高Babl/c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Babl/c小鼠乳糖酶基因与人类乳糖酶基因有99%的同源性,因此人群长期饮奶有益于改善乳糖酶活性,但所需的时间可能要远比小鼠乳糖酶活性改变的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