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区农林生态系统耗水特征及模型模拟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黄土塬区水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在黄土塬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该区域大面积小麦地和玉米地转变为苹果园。但由于苹果园蒸散量远大于降水补给,土壤水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苹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气候波动条件下黄土塬区苹果树、连作春玉米和冬小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特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为黄土塬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措施的优化及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奠定基础。本研究在黄土塬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开展,以该区域主要的农林生态系统苹果园、玉米地和小麦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试验和根区水质模型(RZWQM2)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苹果园的蒸散特征;明确了黄土塬区农田蒸散量的测算方法及耗水特征;明晰了成幼林苹果园(成林苹果园分别为17、18、19和20龄,幼林苹果园分别为7、8、9和10龄)土壤水分随林龄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苹果园对毗邻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探索了根区水质模型模拟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的可行性,并模拟了气候波动条件下农林生态系统的水分供需状况,获得以下结果和结论:(1)明确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苹果园的蒸散特征及影响因素。苹果树生长旺盛时期苹果园的蒸散组成主要由环境因素决定,果实收获之后苹果园蒸散组成受树龄的影响较大。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树干液流速率的因素不同。在小时尺度上的树干液流速率需直接测定;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可以通过地表温度和水汽压差推算整株植物或整个林分的耗水量。(2)明确了黄土塬区农田蒸散量的测算方法及耗水特征。在气象资料充足时,可以利用ASCE-PM、FP17和Pn公式(泰勒技能评分S分别为1.00,0.97和0.99)计算该区域的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当气象资料不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基于辐射的Prs-Tylr公式(S=0.93)和基于温度的Harg公式(S=0.91)来计算日参考作物蒸散量。研究区冬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和灌浆期到成熟期这两个生长阶段较为缺水,需要进行适当的补水保墒措施,以保证在干旱年农田产量不受严重影响。长期连作模式下,春玉米蒸散量存在2-3年及3-6年的波动变化周期;冬小麦蒸散量存在2-3年、3-5年和6-7年的周期性变化。(3)明晰了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随林龄的变化特征。苹果园0-6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随林龄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幼林的深层(200-600 cm)土壤含水量大于表层(0-200 cm),而在成林中相反。幼林土壤中不存在干燥化现象,成林中,17、18、19和20龄果园200-600 cm的土壤干层厚度分别为280、340、340和260 cm。(4)讨论了苹果园相邻农田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使得农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的消耗和补给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农田的土壤储水量显著高于苹果园,苹果树可以利用相邻农田的土壤水分,从而使果树得以健康生长。随着苹果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其对农田土壤水分的消耗加剧,在长期连作模式下,将影响该地区农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控制果园和农田的比例,并适当调整果园的种植期,以保持农林生态系统的永续发展。(5)探索了RZWQM2在模拟黄土塬区农林生态系统水分供需特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模拟黄土塬区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条件下冬小麦和春玉米的生长动态,以及苹果园、玉米地和小麦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R~2>0.70,-3.86%<PBIAS<0.49%和D>0.89)。长期连作模式下,苹果园对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强度最大,玉米地次之,小麦地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强度最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苹果园的水分满足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春玉米和冬小麦的水分满足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黄土塬区成林苹果园耗水大于幼林,土壤含水量随苹果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且苹果树会吸收利用相邻农田土壤水分。同时,春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在连作模式下呈周期性变化。因此,对于黄土塬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考虑在苹果树种植22年后通过改种冬小麦或加强苹果树冠修整、增加地表覆盖和在林内种植三叶草等管理措施来恢复苹果园的土壤水分,同时,通过对冬小麦进行适度晚播来应对气侯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使该地区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可导致婴幼儿、新生动物和免疫缺陷个体的严重腹泻,甚至死亡。它是造成全球2岁以内儿童致死性腹泻的第二大病因,也是引起1月龄内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目前被批准的可用于治疗隐孢子虫病的药物仅有硝唑尼特,但该药物在健康个体中仅有56%~96%的疗效,在免疫功能缺陷或婴幼儿个体中没有疗效,目前尚没有用于预防隐孢子虫感染
学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也被称作“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疫病,对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病毒(PRRS virus,PRRS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β-动脉炎病毒属(Be
学位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严重威胁人及动物健康。近年的研究发现,病原微生物感染会诱导宿主细胞编码RNA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的显著差异表达,nc RNA可通过调控宿主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T.gondii裂解周期(lytic cycle
学位
黄土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区域农业生产受土壤养分不足和水资源短缺等限制,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低,新垦耕地与退化耕地地力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且在黄土区传统旱地雨养农业中,典型作物小麦、玉米产量与地力维持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以黄土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试验配合盆栽试
学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该区生物结皮平均盖度达到60%~70%,显著影响坡面的水土流失。目前,虽有不少研究关注生物结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其影响机理不清,尚不能量化生物结皮盖度与坡面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是生物结皮水土保持
学位
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初级生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是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温度升高及其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将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人们对于长期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及其动态变化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灌丛两种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
学位
黄土高原高耗水植物引进和高密度种植造成深层(>1 m)土壤水分亏缺,导致该区大面积土壤干层的形成。土壤干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土壤的斥水特性阻碍土壤水分运动,危害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小循环并削弱水文大循环,对已有的植被建设成果造成一定负面作用。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土壤水文过程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该区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合理植被建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过去关于土壤水分和土壤干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样地尺度有限
学位
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ARGs)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空气、土壤、湖泊水、地下水、废水、甚至饮用水等)被广泛检测出。ARB和ARGs具有高度扩散性和持久性,是一类新兴污染物。ARGs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噬菌体等可移动基因元件传递给其它微生
学位
好氧堆肥是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的主要技术。但是,传统好氧堆肥中存在着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氮素损失严重和腐殖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在降低堆肥产品农用价值的同时,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矿物材料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稳定的化学性质、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廉价易得等特点已被用于调控堆肥微环境,促进堆肥进程和减少堆肥造成的潜在环境风险。然而,目前关于矿物材料对好氧堆肥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且具体作用机制
学位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病原之一,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PCV2单独感染致病性较弱,但是PCV2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感染猪对多种病原易感,病死率显著升高。因此,研究PCV2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分子机制仍然是阐明PCV2致病机制的首要任务,也是提供有效防控策略的最佳途径。作为宿主天然免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