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以福田区典型住区为例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在享受了人口红利的同时,它的城市发展也存在着人口结构衰减的隐患。将深圳置于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未来老龄化已经成为其人口结构所暗藏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城市空间的适老化设计问题也逐渐受到规划领域的关注。深圳市特区成立之初,吸引了大批人才来深工作,为了满足激增的居住需求,深圳建设了一大批以服务工作人员为导向的住区空间,由于规划思想的局限,深圳初期建设时对公共空间缺乏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时代发展带来的设施、环境老化问题,深圳市建设年代超20年的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问题凸显。此外,随着初代“拓荒牛”的成批退休,老年人作为老旧住区内活动主要群体数量,住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建设需求也更为迫切。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研究,是深圳应对未来老龄化这一挑战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不仅具备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从解决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供需不匹配问题入手,通过选取福田区的四个典型、有代表性的老旧住区进行深入调研,对老年群体采用进行问卷调查、活动观察与可达性评价的方法,总结老年人群特征与公共空间的空间问题,通过KANO模型的构建识别老年人住区公共空间基本需求,并结合住区公共空间内老年时空规律分析,总结老旧住区老年人对于公共空间的潜在需求。通过分析基本需求与潜在需求,归纳包含空间层级、活动多样、生活服务和高层次品质化的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需求。针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需求,提出建立住区公共空间系统的构想,从便捷生活动线、修复公共活动空间网络、以及增进老年群体社交需要进行改造策略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试点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从老年群体公共空间需求入手,提出建立住区公共空间系统的视角,对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构想,能够对我国同类大城市中早期建设的老旧住区公共空间在存量更新改造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从优化老年人主要生活场景、提高老年群体幸福度的视角出发,进一步优化城市整体风貌,加快住区存量优化更新改造的步伐。
其他文献
学位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设轻维护”、“重数量轻质量”,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共服务供需不相匹配,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因此,构建一套能够检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评估体系十分有必要。本文引入公共服务设施效能的概念,研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效能评估体系的构建。结合实地调研以及文献归纳
学位
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绿色、高效、运量大的特点,同时作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便民出行服务,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城市居民最普遍、最多的通勤需求中。公共交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居民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但公共交通是否能够较好地支持城市居民通勤活动、减少公共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效率,这就需要评估公共交通对于居
学位
地铁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定是持续的。广州作为中国TOD模式的先行者,同时广州地铁交通未来建设中仍有大批的地铁交通建设工作要完成。科学地分析地铁建设影响下广州地铁站域空间形态体现出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以为以后地铁建设与城市格局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好的策略与建议。研究首先界定了地铁建设过程,不仅包括地铁站点的开通还包括地铁网络持续建设中站点中心性的变化,基于此从类型学
学位
政府通过保障性住房供应的方式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夹心”阶层人群提供住房保障。保障性住房本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但由于政府和开发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与建设速度,导致现有保障性住房出现位置不合理等现象,进而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为解决保障性住房空间失衡问题,现有研究者多是致力于从单一角度探寻保障性住房空间优化的方法,而从多角度结合探讨保障性住房空间问题的研究还只是凤毛麟角。为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空间规划提供
学位
CAZ(中央活动区)作为当代CBD(中央商务区)的新形态,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新趋势,对其空间模式探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对空间模式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描述的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各个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构成逻辑,对于空间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定性为主,定量的测度和解析比较匮乏,而空间关系往往才是表面形式之下更为深层次的内容及本质。近年来,网络分析法为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工具,使得从空间形态和空
学位
大多数街道均同时具备生活性与交通性功能。街道的生活性功能造就了丰富的活动,活动激发街道活力。由于过去街道的生活型被忽视,因此,街道的活力问题成为了当前街道研究的重要课题。又因为主体建模方法在街道活力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本研究引入主体建模方法,以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以儿童、青年、成年和老年人的街道活动和街道空间活力为研究内容,利用主体建模方法在微观层面上生活性街道上开展模拟应用,探讨街道活
学位
规划领域内对城市活力的研究经久不衰,营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是规划过程中追求的根本状态,已有对城市活力的研究大多是从局地尺度探索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忽略了全局尺度中所处地位对城市活力产生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地铁站点入手,探究地铁站点场效应与网络效应,如何从局地与全局两个尺度共同作用对城市活力产生影响。城市活力研究的主体为人与空间的同构体,因此可以将其划分为活力热度与活力类型两个方面,其中活力热度表
学位
社区公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最常接触的绿色空间,对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试图从建成环境的视角理解居民到访使用不同社区公园的原因。然而,随着研究深入,建成环境这一概念日趋泛化,从经典的3D(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和设计)理论被扩展到5D、7D乃至更多,与人类行为的的关联也越来越远,导致建成环境和空间行为间的关系日趋模糊。同时,不同指标之间测度方法的差异也导致同一指标之间出现不同的研究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化,传统城市空间结构中以“增量扩张”为主的模式已愈发难以持续,精细化式的空间结构“存量挖潜”研究也已作为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城市功能区是存量空间结构中的主要组织结构,所以厘清传统城市功能布局现状对完善用地结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城市规划空间结构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微观数据收集较难、研究成本大等因素,人们通常从宏观尺度上对传统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