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偏振的OAM复用光通信及性能提升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的定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智能场景的出现,使得未来将是万物互联的高速、高密通信时代,因此,目前的通信容量和通信速率是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的。而目前已有的通信技术大都达到瓶颈,很难实现显著的容量增长。而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复用光通信技术可以在现有通信容量的基础上,数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通信容量,因此自提出就引发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光束是一种具有特殊的螺旋相位结构的光束,其不同的相位结构构成OAM光束的不同模式,理论上模式的个数是无限的。而这些不同模式的OAM光束在空间上彼此正交,因此它们可以在空间同轴传输后被完全分开,而这就相当于通信信道的复用与解复用。当这些不同模式的OAM光束搭载不同的信息时,就实现了OAM复用光通信。将OAM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优势,不仅在于OAM光束具有丰富的信道资源,而且OAM复用光通信技术具有后向兼容性和安全性。但是在实际通信中,OAM复用空间光通信不得不考虑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衰减效应和湍流效应会引起OAM光束的强度减弱和相位畸变,导致信道串扰,使得接收端的解复用质量和效率降低,严重影响OAM复用光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因此,如何削弱空间信道对OAM光束的影响,进而让多模态的OAM光束可以通过空间信道稳定有效地传输信息,是OAM复用光通信技术的研究重点。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本文首先对OAM光束理论以及空间信道的主要噪声来源-大气湍流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大气湍流引发的OAM光束在相位、强度上的随机畸变,以及这些湍流效应对OAM复用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考虑到偏振对于湍流不太敏感,以及正交偏振在复用光通信中的成功应用,提出了基于正交偏振的OAM复用光通信方案,来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并对所提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本文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基于正交偏振的OAM复用光通信系统性能的数值仿真研究。采用功率谱反演法,构建了基于Hill功率谱模型的湍流等效相位屏,然后研究了正交圆偏振、正交线偏振以及平行线偏振下的两路OAM光束穿越湍流等效相位屏后,OAM光束在强度、相位、信道-串扰功率上的变化,进而分析了三种偏振组合下的OAM复用光通信系统性能。(2)基于正交偏振的OAM复用光通信实验。搭建了系统传输速率为100Gbit/s的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OAM复用的相干光通信实验系统,采用正交圆偏振、正交线偏振以及平行线偏振三种偏振组合下的OAM复用光束,搭载50Gbit/s的QPSK信号,在空间进行同轴传输,系统传输速率达100Gbit/s。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三种偏振组合下的两个OAM信道的解复用质量、信道串扰以及系统误码性能。本文所提的基于正交偏振的OAM复用光通信性能提升方案,其创新点体现在:方案仅仅利用了光束本身所具有的偏振属性,只要在发射端将OAM复用光束的偏振调整为正交偏振,而不需要在接收端加入额外的处理,就可以实现提升OAM复用光通信系统性能的目的。该方案原理简单,易实现,且成本较低。OAM复用光通信技术对未来大容量超高速光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而OAM复用光通信系统性能的不断提升,是推动OAM复用光通信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其他文献
受光学系统衍射极限的影响,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尺寸小于200 nm的生物结构。为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出现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可分为基于受激辐射损耗的显微成像技术、基于频域调制的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技术以及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等,为研究尺寸在衍射极限之下的生物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迅速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成像技术(stochastic
涡旋光束是指相位在空间上呈螺旋分布的结构化光束,由于相位分布中心的不确定性,其光强表现为暗中空分布。涡旋光的每个光子都携带轨道角动量,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性、轨道角动量特性和拓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微粒操控、粒子捕获和光通信等领域。尤其在通信领域,由于轨道角动量具有无穷正交性,这一新的物理维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光通信容量和传输速率。在涡旋光通信研究中,主要可分为模式调制和模式复用两种通信方式。模式调制
光声成像技术以独特的光学吸收对比成像机制,及跨越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多尺度观测能力,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组织固有的光学吸收特征谱,光声显微技术无需外源标记,可以实现生物组织三维形态结构的高对比、高分辨成像。传统光声显微成像系统一般采用压电型超声换能器作为光声信号的探测装置,受压电材料自身物理属性的限制,这类换能器的探测带宽往往有限。探测带宽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深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高温特性、耐腐蚀特性,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陶瓷高硬度、高脆性和低断裂韧性导致陶瓷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传统的成型加工工艺已难以满足具有复杂形状件或具有微纳结构的陶瓷部件加工。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成型制造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技术在高性能陶瓷的成型制造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突破传统陶瓷加工和生产的技术瓶颈,扩大功能陶瓷的应用范围,
近来人们对应力发光领域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应力发光(Mechanoluminescence,ML)是指应力发光材料受到力的刺激时产生的荧光发射。应力发光将是引发许多重要技术(例如新光源,压力可视化传感器和机械电子学等)的有趣的物理光电学。应变感应的压电势能刺激光子的发射,而无需额外的能量例如光和电激发,这为制造智能光电器件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年中,掺杂ZnS、CaZnOS、SrAl2O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提出了相当多的方法与手段。但是在生物显微成像领域,主流的超分辨方法,例如电子显微镜、近场显微镜或荧光显微成像方法等,都具有明显的缺陷,难以同时满足高分辨、无标记、无毒无损伤等多个条件。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CARS)技术作为一种探测分子振动状态的非线性方法,能够同时得到聚焦元内多
随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领域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空间矢量光束的重要性。相较于传统的标量光束,空间矢量光的电场矢量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性质。这一性质在与金属颗粒相互作用时显得尤为突出,矢量光束在金属颗粒上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成功应用在光学显微成像、生物传感、微纳加工、光学操控等领域,并且取得很大成功,使得矢量光束在近二十年来成为光学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之一。我们最近独立发现一种与径向偏振光束类似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以提高传统SPR传感器的灵敏度。作为具有自然范德华异质结构的最新新型二维(2D)材料,与人工堆叠异质结构相比,弗兰克石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研究中表明基于弗兰克石的SPR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弗兰克石覆层的厚度有关。理论上可以获得190°/RIU的灵敏度,与传统的SPR生物传感器相比,灵敏度提高了62%。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通过在弗
在工业以及自动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感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光纤传感器的问世弥补了众多电学传感器的显著缺点,例如:电磁干扰、环境腐蚀、难以信号传输和组网等。光纤传感器最为引人注目的优点是其制作成本低并且不会产生电火花。这些特性使得光纤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桥梁建筑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面向电磁感应焊接、油气开采、航空发动机等极端环境中的测量需求,利用光纤光栅与光纤微腔干涉仪作为传感器件实
角动量是光的一个重要自由度,它分为自旋角动量(Spin Angular Momentum,SAM)和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这两种角动量之间可以相互耦合和转化,即通常所说的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角动量已经成为光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高速光通信、粒子操控、全息成像、量子光学、新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通过之前的研究发现:在自由空间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