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峨边彝族乡村文化空间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乡村大多位于山高谷深、地僻人稀之地,交通不便、产业落后、人居环境条件艰苦,但却保存着最灿烂多彩、古朴原真的民族文化。如何通过民族村落空间的有效调理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空间生产能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引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不仅关注空间的物质性,更考虑空间中的个体及政治社会关系,将民族村落整体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个维度,统称为文化空间。通过广泛的文献梳理,本文在国际共识的“文化空间”概念基础上,将乡村文化空间具化为因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而存在于乡村中,可以承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三维度空间。文化空间表现为一体三维,以物质维度为基础,聚合社会维度和精神维度组构而成。据此,引出了空间生产核心思想:三维互促,共生共荣共进退。空间是社会、精神的产物,每个社会都有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空间生产模式;社会、精神在生产空间的同时,空间也在积极能动地塑造和建构社会与精神。目前已有的研究中,从文化空间视角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乡村空间构成及其演变的较为少见,而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空间结构中三维互促的特点尤为鲜明。本文选取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四个典型少数民族乡村(底底古村、古井村、依乌村、西河村),按照文化空间的三个维度剖析在文旅发展不同阶段各村文化空间演变的过程、问题,尝试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及模式。首先,依据田野调查,从历史地理环境、形态学、类型学、民族学及人类文化学的角度解析了四个彝族乡村的聚落选址、形态、结构、街巷、民居、公建等特征并进行可视化呈现,按照文化空间三维度,识别并厘清了物质空间要素对应承载的主导精神功能与社会功能类别。其次,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按照乡村文化空间三个维度框架,结合问卷、访谈及专家打分,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以及德尔菲法,构建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空间旅游吸引力“3维7级20因子”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底底古村、古井村、依乌村、西河村的文化空间进行定量测评,并对比分析四个乡村文化空间的旅游吸引力水平。第三,根据定量测评分级结果,结合对文化空间现状、旅游开发程度、行为活动体验的定性评价,以及旅游活动对乡村文化空间塑造的影响过程调查,在GIS核密度分析基础上,深度解析文旅发展不同阶段,各村整体文化空间、节点文化空间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借鉴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四个彝族乡村文化空间的演变过程:分别为旅游空白期、文旅碰撞期以及文旅融合期。并结合三期划分,总结出空间发展路径,具体分析了各村的三维度空间组构关系,初步归纳出各自的演变模式。最后,根据各村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发展模式,针对物质空间功能嵌入式发展,精神空间旅游渗透式发展,文化空间居旅融合式发展的特点,从文化空间三个维度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废旧电子产品数量也随之增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然而在回收处理过程中,面临两大现实问题:一是回收市场存在不规范、定价不合理、正规拆解数量低等问题,以个体回收商为主的传统回收渠道已难以支持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作为国家大力倡导和扶持的互联网回收平台,回收宣传力度和回收服务水平不足而导致其回收量较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
学位
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众多文化迥异、形态鲜明的历史文化名镇。在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内外合力作用下,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几经演变仍煜煜生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脚步加快,这些城尾村首的历史文化名镇在新时期如何保护发展,如何正确认识、进而保护延续名镇的空间环境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议题。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是黔北地区颇具代表的古镇之一,因其繁荣的商业贸易历史上曾盛极一时。200
学位
针对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城规划建设普遍面对的产城关系及空间合理布局问题,本文立足上海“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通过人口、企业传统调查数据和手机LBS新数据建构多重数据参照系;进而从“人-居-业”叠合视角解析临港新城产业-人居空间布局特征、发展趋势和“产城融合”导向的规划启示。研究表明,临港新城地区产城关系具有板块化空间组织特征,产业园区发展对城区人口增长的贡献率相对有限、人群空间分异显著,但各组团空间
学位
在新型城镇化与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省市依照脱贫攻坚战略已建成大量乡村安置社区,为贫困居民或失地农民提供新居地,是我国特有的过渡型社区。其中重庆市依托生态扶贫搬迁行动至今共安置约200个乡村安置社区,尽管扶贫收效显著,但社区二次衰败的问题仍为严峻。而在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社区发展的综合指导作用,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的现代化与人的城镇化的背景下,亟待回答如何以规划与更新的方式促
学位
在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的限制下,城乡建设空间紧束,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乡村地区劳动人口大量流失,大量农田撂荒,农宅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荒废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十四五”规划强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盘活乡村地区闲置土地,提高用地效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如何提高乡村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为本文的研究问题,根据“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选取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矛盾
学位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我国的网购消费者规模,部分消费者已经对网络购物产生依赖性。我国2020年的网上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17601.3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0.60%。为了能够抓住机遇并占领市场,各类电商企业都在致力于构建或者优化自身的物流配送体系。跟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电商公司,常常会面临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烦恼,因此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但是自建物流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学位
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内涵式”转型,回归日常生活空间的研究已成学界热点。作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所,社区公共空间在以往更新中存在空间过度类型化、空间文化价值低估和低效空间使用不足等普遍性问题。山地城市社区虽具有典型特征而营造特色不足,这源于山地城市社区更新中缺乏整体价值认知和对人—空间—活动三者之间关联性的准确判断,往往只关注到社区物质空间或居民本身的研究,忽视了居民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空
学位
当前,我国城镇化由快速发展逐步转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民生活进入高品质提升的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进入生态优先、回归人本、注重品质的新阶段。在公众生活水平和游憩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中人民生活环境品质提升要求和公共空间资源日益减少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城市公共游憩空间作为人们日常游憩生活的重要载体,其品质的高低关乎市民生活获得感和满足感,是衡量城市宜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城
学位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中东部、连接晋冀,古称“晋东雄绕”。全境山丘纵横,地势复杂,在民族迁徙、文化冲突交融以及战争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多元文化。现存45个中国传统村落便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和文化圈层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多样、鲜明的地域空间特征。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4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基因作为理论与技术支撑,来认知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从普适性的物质要素划分转向在地性、综合性的研究方式,探究传统村落空
学位
中国工人村社区作为单位制时期的产物,在历经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快速扩展等多重要素的发展后,其职住空间关系逐渐从最初职住平衡的状态转向职住空间失衡。在中国存量更新和高质量城市空间治理背景下,以工人村社区为代表的老旧单位社区已然成为目前城市更新治理和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社区居民就业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出发去关注工人村社区当前的职住关系状况以及城市空间要素影响机理则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