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联合前列地尔(Alprostadil)以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sICAM-1、vWF的影响,探讨一氧化氮联合前列地尔以及乌司他丁是否能减轻小儿体外循环后的内皮细胞损伤,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矫正手术的婴幼儿33例。年龄在6月至8岁之间,体重≥6.0Kg,均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房室缺病儿。术前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提示无肺动脉高压。随机分为三组:一氧化氮单药组(N组),一氧化氮、乌司他丁及前列地尔三药联合组(UP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1例。其中一氧化氮单药组在CPB全程经氧合器吹入20ppm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乌司他丁、前列地尔联合组除在CPB全程吹入20ppm一氧化氮外,还在转机开始前,将1万u/Kg乌司他丁一次性加入预充液,并在CPB全程经中心静脉匀速泵入10ng/kg/min前列地尔。空白对照组则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以上药物。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划刀前(T1),CPB已进行30分钟时(T2),CPB结束时(T3),停CPB后3小时(T4),停CPB后24小时(T5)各抽取动脉血,以备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 结果: 1.血流动力学比较:三组患者在T1(麻醉诱导后手术划刀前),T2(体外循环开始后30分钟),T3(体外循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围术期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三组患儿入院后,术前的Neu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独立组内在不同的时间(术前、术后d1、术后d2)的Neut%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在特定时间点(术后d1或d2),各组之间的Neut%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围术期血小板(Plt)计数变化:三组小儿患者手术前的Plt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独立组内在不同的时间(术前、术后d1、术后d2)的Plt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随时间变化,在特定时间点(术后d1或d2),各组之间的Plt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三组患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sICAM-1浓度变化:三组患儿在T1时点血浆sICAM-1浓度的基础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N组在T2~T5各时点血浆的sICAM-1浓度较自身T1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N组的血浆sICAM-1浓度总体平稳,在T2~T5各时点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在T2~T5各个时点血浆的sICAM-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PN组在T2~T5各时点的血浆sICAM-1浓度较其他各组(N组、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三组患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vWF浓度变化:三组患儿在T1时点血浆vWF浓度的基础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N组在T2~T5各时点血浆的vWF浓度较自身T1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N组的血浆vWF浓度在T2~T5各个时点与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5任一时点,N组与C组的血浆vW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PN组在T2~T5各时点的血浆vWF浓度较其他各组(N组、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三组患儿术后发热情况、在ICU的停留时间比较:三组小儿患者术后的发热情况、在ICU的停留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小儿体外循环过程中,一氧化氮、乌司他丁和前列地尔联合应用,能抑制sICAM-1和vWF的过度表达。表明三药联合应用保护了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